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諾基亞被指欺詐投資者 在美遭集體訴訟

諾基亞被指欺詐投資者 在美遭集體訴訟

諾基亞被指欺詐投資者 在美遭集體訴訟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近日,諾基亞被指欺詐投資者,在美遭集體訴訟。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周四,美國律師事務所RobbinsGellerRudman&DowdLLP向紐約當地一傢法院提出集體訴訟。該律師事務所指出,諾基亞聲稱,轉而采用微軟WindowsPhone操作系統將能夠讓該公司扭轉其在智能手機市場每況愈下的局面存在誤導投資者行為,諾基亞公司及某些管理人員和董事違反瞭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

  該律師事務所舉例說,諾基亞首席財務官伊哈莫蒂拉曾在去年11月表示,諾基亞和微軟有在這個新的競爭中取勝的正確的資產,運營商正在真正地支持這個生態系統。然而,諾基亞向Windows平臺轉移並沒有像演示的那樣好。

  就在此前,IDC公佈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公司全球智能機出貨量達4220萬,市場占有率為29.1%,居全球第一位;與三星一向競爭激烈的蘋果,iPhone出貨量為3510萬部,市場占有為24.2%;諾基亞共出貨1190萬部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為8.2%,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0.8%。

  記者從諾基亞方面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諾基亞僅售出200多萬部Lumia手機,上述數據為歐洲市場的數據,諾基亞方面表示,關於Lumia手機的出貨量要到等第二季度才會有比較詳盡的數據。

  但令起訴者不能容忍的是,諾基亞押寶的旗艦級的Lumia900存在重大缺陷。

  上述律師事務所指出,埃洛普和伊哈莫蒂拉在Lumia900智能手機發佈之前就知道這款手機有數據連接缺陷。諾基亞在今年第一季度發佈利潤預警報告那天(4月11日)就知道這個缺陷。

  相關數據顯示,4月11日,諾基亞股票價格下跌瞭大約16%,從5.03美元下跌至4.24美元。

  諾基亞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新上市的Lumia900手機,確實存在過無法接通網絡等一系列缺陷,但該問題已經解決,所有的AT&T版Lu-mia900手機用戶都將獲得100美元的補償。由於這款手機的兩年合約價僅為99美元,因此相當於免費換新機。

  雷曼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稱,類似諾基亞的這類訴訟在美國非常常見,而本案的關鍵問題在於,投資者指證諾基亞欺詐的前提是:諾基亞是否提前知道瞭Lumia手機的質量問題;在同微軟的合作上,是否在明知不能合作或者合作不能成功的情況下虛構或隱瞞瞭事實,誤導投資者。

  【編輯:尚艷】



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已成中國吸引外資的王牌

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已成中國吸引外資的王牌

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已成中國吸引外資的王牌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隆國強討論瞭中國投資環境的問題。他指出,普通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是現實,但中國依然會保持勞動密集型的低成本優勢。

  原因是:第一,工資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有限。第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部分抵消工資上漲。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從2000年到2005年間,中國的人均產出增長瞭63.4%,這一水平超過瞭印度的26.9%和東盟的15.5%。這意味著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上漲比競爭對手快得多。

  此外,中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高效率的服務支持,使得中國在總成本上還是有優勢。

  另一方面,他表示: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評價已經發生改變。第一位看重的不再是以前的勞動力低成本,而是中國市場潛力;第二位看重的是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第三才是勞動力成本;第四是外資準入程度;第五是產業集群與配套能力。面對這些投資環境的變化,跨國公司已經做出瞭戰略調整。問卷調查顯示,跨國公司在華長期戰略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大力開拓本地市場、提升在華產業的技術水平、擴大對中國制造業投資、以中國為基地開拓國際市場、在華開展研發活動。



稀缺的奢侈品大牌鑒定師

稀缺的奢侈品大牌鑒定師

稀缺的奢侈品大牌鑒定師


  網絡代購中80%的愛馬仕都是假冒產品。愛馬仕CEO帕特裡克·托馬斯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

  流入到市場上的 超A貨會對愛馬仕造成影響,甚至吸引走愛馬仕真正的顧客。

  在中國,奢侈品電子商務日漸呈現井噴之勢,除瞭專營奢侈品牌的電商網站外,許多綜合類電商平臺也開辟瞭奢侈品頻道。

  然而,迄今為止,還極少有一線奢侈品牌向電子商務平臺授權,奢侈品牌公開質疑電子商務網站售假的行動剛不斷出現。

  魚龍混雜

  魚龍混雜的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上,處處都有愛馬仕的身影,而究竟其來源是什麼,商傢往往諱莫如深。

  很多電商網站都承諾支持專櫃驗貨,以此博得消費者的信任。然而這條路在中國似乎走不通。

  正是這樣的流通環境才真正造就瞭超A的生存空間。那麼為何一向自稱管理得當的奢侈品卻無視瞭這樣的細節呢?

  6月末的一天,《中國經營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陪同一位擁有愛馬仕包的女士來到位於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內的愛馬仕專賣店,表達瞭對產品擔憂,要求驗貨。但該店員表示,隻要是在專賣店購買的商品均為正品,否則默認為假貨,店傢不提供驗貨服務。

  愛馬仕的經典款包也廣受二手店的青睞。位於上海長樂路的一傢二手店裡,擺著各色的名牌奢侈品包,一隻橙色的愛馬仕包被小心地包裝束之高閣,該包的售價為108000元人民幣,店主稱:該包是新品,由國外代購,保證是正品,有正規銷售票據。

  店主稱,在這裡購買任何的二手奢侈品包包,都能夠保證是正品,如果是消費者寄賣品,會提供消費者購買的原始單據和該店的鑒定單據,假一罰十。類似這樣的小店,在北京、上海還有很多。

  產品真偽與售後服務是光顧這些二手店消費者最關註的問題。但目前在國內的二手奢侈品店裡,鑒定師基本上就是店主自己,鑒定產品完全憑經驗,國內也沒有奢侈品鑒定師這樣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

  鑒定缺失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國際奢侈品全面深度中國化不僅僅表現在一手市場的高銷售增長,二手市場的紅火與奢侈品周邊產業,諸如產品維修、鑒定領域的興起更為重要。

  然而沒有規范的奢侈品鑒定從業資格人員,很可能會成為制約奢侈品行業發展的瓶頸。

  以寺庫為例,其奢侈品二手產品出售的價格約在原價的1/3左右,車庫公司創始人李日學告訴記者,在該店寄賣奢侈品,需要復印委托者身份證,簽訂寄賣協議,之後由其專業人士對商品進行鑒定,與寄賣者議價。進入寺庫平臺銷售的商品,會有寺庫鑒定師出具的鑒定證書作為商品交易擔保,寺庫收取10%的服務傭金。在寺庫寄賣的物品售出後一周以內,寄賣用戶就會收到寺庫的通知,而物品寄賣期限為物品自登記之日起60天。

  包括寺庫、米蘭、潤物寄賣、柏歐福等多傢二手奢侈品寄包公司多采用這種模式。

  然而二手店的鑒定並未得到品牌官方的認可,與此同時,記者咨詢瞭北京市工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消費者如果對自己買到的奢侈品是假貨,要進行維權時,需要出示該商品的真偽認定書,或者官方質檢機構提供的真偽鑒定書,否則工商部門不予受理。

  但是,在鑒定方面,目前我國相關機構卻隻能做出質量鑒定,即該商品的材質是否與標識一致,而在材質相同的情況下,依然無法鑒定該商品的真偽。換句話說,就目前而言,奢侈品鑒定認證,在我國仍處於稀缺狀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報記者盧曦對本文亦有貢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銀行仍需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


  密集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對涉足房地產業頗深的銀行業而言,能否承受價格下降引致的貸款違約,能否抵禦不良資產抬頭帶來的各類風險,始終是業界關心的重大問題之一,監管部門對此關註尤甚。

  7月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透露,根據今年二季度新一輪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結果,即使房價下跌50%,銀行業也可以承受。劉明康在采訪中強調,不存在銀行業被房地產裹挾一說。這一聲明不但顯示瞭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決心,更進一步增強瞭人們對持續調控的信心。

  所謂壓力測試,是指將銀行業金融機構或某一資產組合置於某一設定的極端市場情況下,然後測試其在一些關鍵市場因素發生劇烈變化的壓力下所表現出的狀況,看其是否能經受得起這種市場突變。

  作為國際銀行業普遍采用的前瞻性風險管理工具,壓力測試於1995年由國際證券監管組織(IOSCO)提出,並在次年得到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認同,認為銀行應當定期開展,進而在全球銀行業范圍推廣,成為許多國傢銀行監管機構檢測銀行資產質量、評判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2009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美國貨幣監理署和儲蓄機構監管局聯合對境內19傢主要銀行實施瞭壓力測試,要求10傢未過關的銀行再融資746億美元。2011年7月,歐盟銀行業管理局公佈20個國傢90傢主要銀行參與的最新一輪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也要求未能通過測試的8傢銀行未來增資25億歐元。

  房貸壓力測試則是針對影響房地產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如房價、利率等關鍵指標,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方法,測試銀行的房地產類貸款在這些指標發生劇烈變化時,資產質量和預期損失會呈現怎樣的分佈。

  商業銀行貸款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特別是在經歷前幾年房價的急劇上升和銀行的放貸狂潮後,房地產貸款在商業銀行資產的規模和占比都已十分驚人。據央行披露的有關數據,2010年全國新增房地產貸款近兩萬億元,約占全年新增貸款的四分之一。但隨著新國八條的頒佈,各地都開始瞭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多個城市紛紛實施限購令,措施之嚴厲,態度之堅決,史上罕見。同時,央行年內已三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緊縮政策下不斷收緊的流動性,使得銀行的經營管理與資產配置面臨著更為嚴峻考驗。

  因此,為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未來增長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監管部門加強瞭對重點領域風險的監管,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重視房地產貸款風險,要求商業銀行提足撥備,嚴格執行各項監管政策。按照今年初工作會議的部署,4月銀監會啟動瞭新一輪房地產壓力測試,除按照以往規則設定多檔的房價下跌和利率上調比例外,還針對不同地區房地產市場的狀況,區分瞭高風險地區和一般地區,情景設置更為細致科學。而本次測試的結果更是讓擔心調控政策會傷害到銀行體系進而引起經濟整體波動的人們稍稍松瞭一口氣,也讓政策制定者們投鼠不再忌器,多年的撥備積累和不斷提高的資本充足水平已讓銀行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迎接可能到來的風險考驗。

  當然,“房價下跌五成”隻是理論上的情景設計,劉明康也在采訪中指出,對房價下跌進行壓力測試不代表銀監會對房地產走勢的判斷。與其他的情景分析一樣,壓力測試也是建立在條件假設和靜態數據的基礎之上,主要依靠經驗來測算損失率和違約率,缺乏更加可靠的動態量化手段。同時,壓力測試隻考慮瞭房價和利率兩個因素的極端變化,而其他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諸如物價、收入、就業等,並未納入測算的范圍。此外,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震蕩,還將對數十個上下遊行業產生較大影響,這些領域的信貸資產的安全也必將受到威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因此,面對樂觀的測試結果,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當然也不會放松對房地產貸款的關註和風險管控,畢竟作為發展時間尚且有限的新興市場,我國的房地產業尚未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缺乏歷史數據的比較參考,加之未來國內外經濟走勢充滿變數,一切都有待進一步觀察檢驗。因此,有關部門絕不能放松對房地產貸款的風險管控,應進一步落實調控政策,繼續執行差別化房貸政策,鞏固和擴大既已取得的實施成果;廣大銀行應切實增強風險管控能力,適時調整貸款結構和期限配比,加強貸前貸後管理,提足撥備,努力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水平。

  作者任職於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遊戲機解禁:微軟、索尼機會來瞭

遊戲機解禁:微軟、索尼機會來瞭

遊戲機解禁:微軟、索尼機會來瞭



  9月27日下午,國務院印發瞭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根據方案,上海自貿區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

  這意味著中國從2000年開始的長達13年遊戲主機禁令基本得到解除。

  事實上,這兩年來都有不同的小道消息傳出中國將解禁遊戲主機,但每一次都不是不瞭瞭之,就是被官方否定。

  最近一次,便是國內百視通和微軟合作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並計劃以遊戲主機XboxOne為基礎重新開發的遊戲終端產品。業內許多人士將其解讀為微軟讓Xbox曲線入華的一個動作。

  由於目前遊戲主機的可替代產品都在迅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占用瞭人們大量的時間,遊戲主機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跟從前相比有所回落,甚至一直有說法稱“遊戲主機將死”。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的出臺,無疑是為遊戲主機廠商們打開瞭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

  不過,遊戲主機市場在國內可以說是銷聲匿跡多年,如何在各種智能終端上奪回用戶時間,並且在內容運營上能夠有符合中國遊戲用戶習慣的商業模式,或許都是微軟、索尼等廠商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經典的紅白機開始,遊戲主機承載著70、80後這代人的回憶,而今是否能夠再創輝煌?

  遊戲主機市場解禁之路

  說起此次遊戲主機得到解禁,不得不提及13年前國內七部委聯合發佈的“44號文”。2000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7部門《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開始瞭針對國內遊戲機市場的治理工作。

  在上述《意見》中,包括文化部、信息產業部(工信部前身)等在內的7部門規定“自本意見發佈之日起,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生產、銷售即行停止。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

  禁令之下,還是有很多遊戲機廠商都在試圖以不同的方式規避風險進入國內市場。例如任天堂如今就在以神遊(iQue)品牌販售最新的掌機3DSXL。

  而索尼的路徑可謂更加曲折。2000年推出遊戲機Playstation2開始,索尼電腦娛樂及索尼中國就在共同進行推進入華,可惜因為“44號文”而收場。隨後索尼電腦娛樂開始嘗試單獨運作此事,但並未取得明確進展,2008年索尼電腦娛樂宣佈撤出中國市場。

  到瞭2012年7月,索尼電腦娛樂廣州分公司的正式落成,主要負責“軟件人才培育”。此時就有說法稱國內的遊戲主機禁令或許將有所松動。

  今年1月,就有傳聞相關部委正在審視已執行瞭超過12年的遊戲機銷售禁令,並考慮重新開放遊戲機市場。受此消息影響,當時日本兩大遊戲機制造商——索尼和任天堂股價也大漲,索尼的股價上漲8.8%,創下自2012年4月新高;而任天堂股價也上漲8.2%,創下自2011年8月以來新高。但文化部相關工作人員後來又對此消息進行否認。

  7月份,又有媒體報道遊戲機即將解禁,但在中國境內銷售的遊戲主機,必須在即將開通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內組裝和生產。

  9月23日晚間,百視通發佈公告,宣佈與微軟達成合作,雙方約定共同出資7900萬美元組建合資公司。其中,百視通占股51%、微軟占股49%。

  雙方的合作內容包括生產、銷售遊戲機等終端設備以及相關的遊戲、娛樂軟件等。由微軟提供Xbox相關技術,由百視通提供OTT牌照及部分影視資源,共同推出新品牌的傢用遊戲終端產品,初定名為“Bestpad”。這一消息的出現,外界普遍認為遊戲機入華將成為事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而9月27日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公佈之後,似乎在遊戲行業這個熱鍋中撒下瞭一把鹽。

  這一合作的公佈將會利好有著遊戲機業務的微軟、索尼和任天堂等公司。同時,對於整個產業而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自貿區方案出臺,國內遊戲機解禁政策上的障礙已經在漸漸地解除。

  索尼中國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於遊戲機在中國大陸解禁一事,索尼公司認識到中國大陸市場有很大潛力,一直在積極地進行各方準備,但目前沒有可對外公開的信息。

  今年7月遊戲解禁時,遊戲主機廠商任天堂也對外表示,“如果發生重大改變,對我們而言是一些機會。我們已經為此做好瞭準備。”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薛永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對於遊戲機廠商而言是一個利好的信息,但是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遊戲機廠商是否有機會?

  對於遊戲主機廠商而言,取消禁令僅僅是開始。

  “首先在遊戲內容仍然需要文化部的審批,還是有很多阻力,包括在國內用戶對遊戲的付費還沒有形成。”薛永峰說,由於國內盜版現象嚴重,許多遊戲廠商才開辟瞭在遊戲過程中收費的路子。

  事實上,對於遊戲機廠商而言,硬件利潤並非是最主要的甚至是賠錢賣,更多遊戲機廠商靠銷售遊戲軟件來二次增值。

  薛永峰對記者說,對於國內市場而言,遊戲主機廠商或許應該在商業模式上做出改變。“從傳統的售賣遊戲的方式改成遊戲免費,售賣道具的模式,或許更符合中國遊戲用戶的習慣。”薛永峰如是說。

  “國內暫時還沒有內容的分級制度,在對進口的文化產品上的審核還比較嚴格。”廣州一遊戲主機水貨商阿文告訴記者,國內這麼多年以來都在禁止遊戲機,早已經不是一個人才所看重的市場,有水平的開發者都跑去開發其他終端的遊戲產品瞭。“這個市場可以算是重新開始,但是開發主機遊戲的人才缺少,國產內容方面的問題還有待解決。”阿文對記者說。

  由於禁令,遊戲主機無法在正常的銷售渠道出現,一直以來遊戲用戶普遍是從水貨經銷商手中購得產品。

  “通常來講水貨的價格會比行貨價格便宜幾百塊,但是即便市場上現在出現瞭行貨,如果價格沒有優勢的話,我認為還是比較少的遊戲玩傢會掏錢買行貨。”阿文對記者說。

  在經歷瞭長達6年的寂靜後,今年索尼和微軟都更新瞭自己的遊戲主機。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PC遊戲的質量迅速提升,這些可替代品的迅速發展,遊戲主機是否還能夠找回昔日的輝煌,所有人都存在一個疑問。

  而縱觀國際市場上,遊戲主機的發展也不是風調雨順。近期市場咨詢機構FurturesourceConsulting對索尼、微軟的兩大新主機做出預測,認為索尼今年推出的新主機PS4將最終在銷量上超過XboxOne,但是都趕不上各自的前輩,甚至可能是遊戲主機的終結。

  阿文告訴記者,當年的PS及PS2時代,遊戲主機在圖形性能方面等很多方面都勝過同代PC。“那時3D圖形技術出現的時候,PC在這方面還很弱小,但是時至今日所有設備的圖像處理技術、遊戲體驗都在提升,遊戲主機越來越成為一些‘死忠粉絲’的玩物。”阿文對記者說。

  換言之,可替代產品的飛速發展,導致目前主機廠商開辟新市場提高銷量,已經遇到一定的瓶頸。

  其實,這種“遊戲主機將死”的論斷也不是第一天出現。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今年微軟Xbox One的推出就表示,該產品不僅註重傳統的遊戲主機功能,也會重點突出與電視、應用程序的互動,將其定位為一款全職的“多媒體中  其實,這種“遊戲主機將死”的論斷也不是第一天出現。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今年微軟XboxOne的推出就表示,該產品不僅註重傳統的遊戲主機功能,也會重點突出與電視、應用程序的互動,將其定位為一款全職的“多媒體中心產品”。而微軟方面除瞭在開發和發佈XboxOne新遊戲之外,也開始致力於制作在XboxLive展示的電視節目。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薛永峰對記者說,現在各傢廠商推出的智能電視以及盒子,都是為瞭搶占客廳時間。而且除瞭電視電影,玩遊戲也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

  解禁之後,遊戲主機廠商將怎麼玩,讓我們拭目以待。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央視曝光谷歌“和諧門”曾延後李開復離職計劃

央視曝光谷歌“和諧門”曾延後李開復離職計劃

央視曝光谷歌“和諧門”曾延後李開復離職計劃


9月4日上午消息,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今日將宣佈正式離職。李開復於6月底就已經計劃向總部提出離職,但由於谷歌中國突然處理急需處理的事情,李開復決定解決之後才離開。

  李開復所指的急需處理的事情是指6月央視曝光谷歌中國存大量淫穢色情信息。原計劃6月向自己的老板、谷歌工程高級副總裁艾倫•尤斯塔斯提出離職的李開復告訴自己,一定要將那件事情負責地解決之後才可以離開。

  數月後谷歌中國的這次風波已漸漸平息,李開復最終下定決心離開。記者獲悉的一份內部資料披露瞭其離職的細節:2009年8月5日,李開復來到舊金山。在他出發之前,他的電子郵箱裡已經有一封郵件在等他回復,裡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表格,那是未來四年谷歌發給他的股票數額,數目大的已經超出李開復的想象。

  這是在2005年李開復加盟谷歌4年約滿後,谷歌總部給李開復續約的邀請。李開復在內部資料裡記錄道:從下飛機到出發去谷歌總部,李開復多次問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他同時表示來自他靈魂深處的聲音已經做出準備好瞭的回答。

  李開復在車載GPS導航儀上輸入瞭(山景城 露天劇場大道1600號)字樣,啟動汽車引擎,45分鐘之後,就會到達Google那座紫色的大樓。

  四年之前,掌管著Google最大資產、一萬個工程師的谷歌工程高級副總裁艾倫•尤斯塔斯幫李開復爭取到谷歌條件豐厚的offer(邀請條件),四年之後,李開復將作出又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

  根據李開復的規劃,離職後他將創業。李開復表示,加入谷歌中國是一段無怨無悔的日子,但是,他更加熱切盼望和中國年輕人並肩作戰,那將是一段更為大膽的、未知的旅途。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微博再次成為圍觀場所。

  3月26日,兩位陽光私募明星——上海從容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從容)原合夥人及基金經理薑廣策與從容董事長呂俊在微博上公開對陣,薑廣策甚至建議投資者贖回其此前管理的從容醫療基金。

  3月30日,呂俊召開記者會,公開其與薑廣策決裂內幕,稱薑廣策私下代客理財,或涉老鼠倉。

  薑呂鬧分手

  事件源於3月26日薑廣策在微博上的發難。薑稱:由於與從容公司呂俊、鄭瑩夫婦在價值觀、投資理念以及為人處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無法調和,本人即日起離開從容公司。

  薑廣策於2010年4月加入從容投資擔任合夥人。隨後2010年6月30日從容醫療1期基金宣告成立,該基金在當年年底就實現瞭46.83%的收益率,位列當年陽光私募收益排行榜的第二位,醫療系列其他5隻醫療基金也借勢發行。

  僅一小時後,呂俊就做出瞭基金經理業績不佳,減小投資權限,去休息思考一下,對個人對公司都更好。的尖銳回應。

  呂俊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因薑業績不佳而對其管理的基金進行瞭風險管控,可能導致個人不滿。薑廣策卻表示事情沒這麼簡單。

  截至3月27日上午,薑廣策與呂俊兩人都向記者稱還沒辦理離職手續。不過,記者註意到,27日,薑廣策新浪微博認證已悄然發生變化,由從容投資合夥人及投資經理改為職業投資人。薑對記者透露,他正計劃自己成立一個私募投資公司。

  去年以來薑廣策管理的基金業績並不如人意。來自朝陽永續統計數據顯示,薑廣策單獨管理的4隻產品目前凈值均在1元以下。至尊13號和從容優勢7期累計虧損幅度均超過瞭20%;從容內需醫療3期和從容醫療精選則分別累計虧損26.34%、12.54%。

  但薑廣策卻不認可是業績原因。如果說業績的話,呂俊自己早就該辭職瞭。薑對媒體稱,此次離職,更為核心的問題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在他看來,從容公司是呂俊、鄭瑩主持的夫妻老婆店,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隨意性,在這樣的平臺,很難把業績做好,很多投資都受到限制。薑顯然並不認同呂俊所說的風險控制,他稱,在這樣的平臺下,什麼風險控制等都形同虛設。

  薑廣策甚至在其微博上建議,投從容醫療基金客戶贖回,贖回之後隻要願意,我仍將繼續為您作投資顧問,不收任何費用。並對媒體解釋,此話絕對不是挖客戶,而是考慮到更換基金經理,可能會引發份額贖回和凈值波動,最終還是持有者利益受損。

  但是,3月30日,呂俊在發佈會上表示,從容發現薑廣策私下代客理財,很大的精力並不在操作醫療基金上面,從來往郵件中可以看出,他還參與PE投資,比如艾迪康的投資。根據勞動合同法,薑廣策受雇於我們公司,就不能再從事於和我們公司相同的業務。呂俊表示,當發覺事件性質比較嚴重後,便立即做出風險控制動作,上周(3月19日~23日)就全面停止瞭薑廣策所有的賬戶操作權限。

  對投資者影響或有限

  基金經理離職算不得什麼新鮮事,但是否會使其基金業績受影響?

  國金證券一位基金分析師認為,當基金經理發生離職時,短期內會對該隻管理基金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中長期看,業績是否受到影響還需看接替者的能力。

  據悉,薑廣策管理的醫藥基金已被新人接管。記者註意到,3月26日,從容發佈公告顯示,為加強改善從容醫療系列信托產品(以下簡稱“基金”)的業績表現,公司增聘塗暢先生擔任從容醫療基金基金經理,同時免去薑廣策先生基金經理職務,塗暢將與呂俊共同管理醫療基金。公告顯示,塗暢自2008年加入“從容投資”,任醫藥行業研究員,醫療小組主管等職務。此前,曾先後服務於珠江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其金融從業經驗為18年。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對於薑廣策建議投資者贖回是否引發基金的大規模贖回,上述資深基金分析師認為,私募投資人大多是固定客戶,像企業老總較多,一般投資300萬元占他們個人資產不大。並且他們大多是成功人士,比較成熟,對其事件有自己的判斷力,遇事不會像股市散戶那麼驚恐。此判斷也獲得上述從容李先生的證實,微博事情發生後,當日一些投資者來電咨詢瞭該情況,但經過溝通後獲得理解,暫時還未有投資者贖回。

  薑離開其基金業績不會受到影響,我們整個投資團隊實力強,8年以上投資基金管理人4~5個,研究團隊也很強。呂俊說。

  私募行業的制度難題

  在業界看來,此番呂俊和薑廣策的矛盾非簡單的個人恩怨,背後暴露出私募管理的制度難題:公司規模較小,領導個人色彩濃,大多員工就十多人。私募主要靠業績說話,壓力較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更易凸顯。但呂俊出身公募,可能很註重類似公募的制度管理。在一位資深基金業人士看來,任何團隊都需要磨合,每個人需服從公司制度安排,尤其當基金業績出現虧損時,公司考慮止損等因素對其進行風險管控等措施是必要的。

  北京一位私募總經理亦對記者直言,此事件也說明瞭我國基金行業職業經理人(包括基金經理)職業素養不成熟,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當與股東等人發生矛盾時,大多選擇離開另起爐灶,因為大傢認為私募行業好掙錢,靠自己單打獨鬥也能開公司做投資,此想法造成瞭他們跳槽頻率高,造成這個行業投資人都比較浮躁,團隊不穩定。

  在上述私募總經理看來,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幾隻基金產品的能力還不成熟,其風險很大,按照歐美經驗,具備這種管理能力至少要10年後才稱得上成熟。為此,他建議一個公司所有基金產品都應該由公司一位核心人物(如總經理)管理,在此基礎上再找副手配合幫忙,這樣可避免投資分歧以及員工跳槽風險。

  截至本報發稿前,被指或涉老鼠倉的薑廣策在微薄回應:我的律師會來處理。此事仍在發酵中,本報記者將跟蹤報道。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