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大佬內訌曝私募行業弊端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微博再次成為圍觀場所。

  3月26日,兩位陽光私募明星——上海從容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從容)原合夥人及基金經理薑廣策與從容董事長呂俊在微博上公開對陣,薑廣策甚至建議投資者贖回其此前管理的從容醫療基金。

  3月30日,呂俊召開記者會,公開其與薑廣策決裂內幕,稱薑廣策私下代客理財,或涉老鼠倉。

  薑呂鬧分手

  事件源於3月26日薑廣策在微博上的發難。薑稱:由於與從容公司呂俊、鄭瑩夫婦在價值觀、投資理念以及為人處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無法調和,本人即日起離開從容公司。

  薑廣策於2010年4月加入從容投資擔任合夥人。隨後2010年6月30日從容醫療1期基金宣告成立,該基金在當年年底就實現瞭46.83%的收益率,位列當年陽光私募收益排行榜的第二位,醫療系列其他5隻醫療基金也借勢發行。

  僅一小時後,呂俊就做出瞭基金經理業績不佳,減小投資權限,去休息思考一下,對個人對公司都更好。的尖銳回應。

  呂俊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因薑業績不佳而對其管理的基金進行瞭風險管控,可能導致個人不滿。薑廣策卻表示事情沒這麼簡單。

  截至3月27日上午,薑廣策與呂俊兩人都向記者稱還沒辦理離職手續。不過,記者註意到,27日,薑廣策新浪微博認證已悄然發生變化,由從容投資合夥人及投資經理改為職業投資人。薑對記者透露,他正計劃自己成立一個私募投資公司。

  去年以來薑廣策管理的基金業績並不如人意。來自朝陽永續統計數據顯示,薑廣策單獨管理的4隻產品目前凈值均在1元以下。至尊13號和從容優勢7期累計虧損幅度均超過瞭20%;從容內需醫療3期和從容醫療精選則分別累計虧損26.34%、12.54%。

  但薑廣策卻不認可是業績原因。如果說業績的話,呂俊自己早就該辭職瞭。薑對媒體稱,此次離職,更為核心的問題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在他看來,從容公司是呂俊、鄭瑩主持的夫妻老婆店,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隨意性,在這樣的平臺,很難把業績做好,很多投資都受到限制。薑顯然並不認同呂俊所說的風險控制,他稱,在這樣的平臺下,什麼風險控制等都形同虛設。

  薑廣策甚至在其微博上建議,投從容醫療基金客戶贖回,贖回之後隻要願意,我仍將繼續為您作投資顧問,不收任何費用。並對媒體解釋,此話絕對不是挖客戶,而是考慮到更換基金經理,可能會引發份額贖回和凈值波動,最終還是持有者利益受損。

  但是,3月30日,呂俊在發佈會上表示,從容發現薑廣策私下代客理財,很大的精力並不在操作醫療基金上面,從來往郵件中可以看出,他還參與PE投資,比如艾迪康的投資。根據勞動合同法,薑廣策受雇於我們公司,就不能再從事於和我們公司相同的業務。呂俊表示,當發覺事件性質比較嚴重後,便立即做出風險控制動作,上周(3月19日~23日)就全面停止瞭薑廣策所有的賬戶操作權限。

  對投資者影響或有限

  基金經理離職算不得什麼新鮮事,但是否會使其基金業績受影響?

  國金證券一位基金分析師認為,當基金經理發生離職時,短期內會對該隻管理基金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中長期看,業績是否受到影響還需看接替者的能力。

  據悉,薑廣策管理的醫藥基金已被新人接管。記者註意到,3月26日,從容發佈公告顯示,為加強改善從容醫療系列信托產品(以下簡稱“基金”)的業績表現,公司增聘塗暢先生擔任從容醫療基金基金經理,同時免去薑廣策先生基金經理職務,塗暢將與呂俊共同管理醫療基金。公告顯示,塗暢自2008年加入“從容投資”,任醫藥行業研究員,醫療小組主管等職務。此前,曾先後服務於珠江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其金融從業經驗為18年。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對於薑廣策建議投資者贖回是否引發基金的大規模贖回,上述資深基金分析師認為,私募投資人大多是固定客戶,像企業老總較多,一般投資300萬元占他們個人資產不大。並且他們大多是成功人士,比較成熟,對其事件有自己的判斷力,遇事不會像股市散戶那麼驚恐。此判斷也獲得上述從容李先生的證實,微博事情發生後,當日一些投資者來電咨詢瞭該情況,但經過溝通後獲得理解,暫時還未有投資者贖回。

  薑離開其基金業績不會受到影響,我們整個投資團隊實力強,8年以上投資基金管理人4~5個,研究團隊也很強。呂俊說。

  私募行業的制度難題

  在業界看來,此番呂俊和薑廣策的矛盾非簡單的個人恩怨,背後暴露出私募管理的制度難題:公司規模較小,領導個人色彩濃,大多員工就十多人。私募主要靠業績說話,壓力較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更易凸顯。但呂俊出身公募,可能很註重類似公募的制度管理。在一位資深基金業人士看來,任何團隊都需要磨合,每個人需服從公司制度安排,尤其當基金業績出現虧損時,公司考慮止損等因素對其進行風險管控等措施是必要的。

  北京一位私募總經理亦對記者直言,此事件也說明瞭我國基金行業職業經理人(包括基金經理)職業素養不成熟,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當與股東等人發生矛盾時,大多選擇離開另起爐灶,因為大傢認為私募行業好掙錢,靠自己單打獨鬥也能開公司做投資,此想法造成瞭他們跳槽頻率高,造成這個行業投資人都比較浮躁,團隊不穩定。

  在上述私募總經理看來,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幾隻基金產品的能力還不成熟,其風險很大,按照歐美經驗,具備這種管理能力至少要10年後才稱得上成熟。為此,他建議一個公司所有基金產品都應該由公司一位核心人物(如總經理)管理,在此基礎上再找副手配合幫忙,這樣可避免投資分歧以及員工跳槽風險。

  截至本報發稿前,被指或涉老鼠倉的薑廣策在微薄回應:我的律師會來處理。此事仍在發酵中,本報記者將跟蹤報道。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