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外資準入 上海自貿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的腳步聲越來越響瞭。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9月,上海自貿區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佈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將揭開神秘面紗。 而在8月26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內暫時停止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下稱《草案》)已經通過審議。根據《草案》,未來3年我國在上海自貿區將暫停實施“外資三法”(包括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文化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在法律規定上做減法,在制度創新上做加法”成為上海自貿區這塊“改革試驗田”肩負的歷史重任。記者獲悉,上海自貿區將針對外資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所謂“負面清單”,就是與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不符,但我國根據自身情況需要保留的針對外資準入的限制條件,在名單之外則是“法無禁止即可為”。 “這是與國際貿易最新規則的接軌,在意義上不亞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航運專傢吳明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自貿區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相當於通向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局部開放,最終目標是向TPP靠攏”,但“TPP如果繼續談判,很多方面將高於目前國際上自貿區的通行做法”,因此上海自貿區“不能僅僅謀求與國際上自貿區的接軌,應該在制度創新上視野更寬、眼光更高。”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上海自貿區的重要改革方向就是終結審批制,逐步建立“以準入後監督為主,準入前負面清單方式許可管理為輔”的投資準入管理體制。 8月26日,受國務院委托,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草案》說明,“在試驗區取消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以及變更審批、允許外商投資拍賣企業從事文物拍賣業務等12項開放政策,這與現行外資企業法等4部法律有關規定不一致,建議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試驗區內暫停實施這些法律的有關規定。” 在我國投資體制改革進程中,200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影響較大,根據相關規定,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以及中外合作企業需要經過不同級別的政府機構核準,外資進入中國需要經過一系列比較繁瑣的手續。 根據記者掌握的材料,上海自貿區即將實施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要簡化相關手續,在“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在外資準入之前就給予國民待遇,在投資項目管理、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變更、工商登記三個環節進行改革。 譬如,在投資項目管理環節,未來上海自貿區將實施內外資一致的原則,針對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內資和外資項目進行備案管理,暫停實施現行的行政審批事項。 “在上海自貿區,今後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作為一種企業類別就要取消瞭。在現有制度下,針對這些類型的企業,財稅制度是不一樣的,今後內資和外資都是國民待遇,是平等的,不再按照企業性質區別對待。”吳明華告訴記者。 “這是行政審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的一次重大政策升級。”上海市一位區域經濟專傢表示。 在剛剛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研討會”上,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我國現有體制當中最難改革的就是行政審批制度,上海自貿區就是按照國際規范突破這一難點。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王新奎認為,上海自貿區的重要改革方向就是終結審批制,逐步建立“以準入後監督為主,準入前負面清單方式許可管理為輔”的投資準入管理體制。 對於“負面清單”,則是我國根據自身情況確實需要保留的針對外資準入的限制條件,官方稱之為“試驗區外商投資例外管理措施表”。 至於哪些行業將被列入“負面清單”,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細則。但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一些涉及國傢安全、國民經濟全局的行業,譬如軍工、國防等行業,可能會被列入“負面清單”,電信等行業可能也會有所限制。 應對國際貿易新局勢 “TPP如果繼續談判,很多方面將高於國際上自貿區的一些做法,所以上海應該視野更寬、眼光更高,不要隻和國際上自貿區的一些做法接軌,要向TPP靠攏。” 貿易界人士認為,上海自貿區在制度創新上應該更加立意高遠。 十多年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全球化分工,為經濟發展帶來瞭活力。不過,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制正在被邊緣化。與此同時,服務貿易、投資協定正在成為新一輪國際貿易談判和規則制定的核心內容。一些西方國傢正在加快構建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TTI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等,試圖通過改變世界貿易規則,重塑世界貿易格局。 “TPP如果繼續談判,很多方面將高於國際上自貿區的一些做法,所以上海應該視野更寬、眼光更高,不要隻和國際上自貿區的一些做法接軌,要向TPP靠攏。”吳明華表示。 “在多哈回合談判受阻、多邊貿易體制裹足不前的時候,一些重要國傢正在嘗試做三件事情,上海自貿區應該嘗試在這三件事情上實現突圍。”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表示,這三件事分別是TPP、TIPP和PSA(復邊服務貿易協定)。 周漢民認為,美國的目的就是打破亞洲自由貿易協定,稀釋中國在亞洲和世界上的貿易影響,“這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隻能積極應對。” 與此同時,啟動於2008年的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在經歷瞭九輪談判之後,也終於迎來“破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發表談話指出,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 “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規則的新趨勢,世界上至少有77個國傢采用這種模式,我們同意采用這種模式,主要是適應國際發展趨勢的需要,同時也與我國正在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向一致,有利於為各類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沈丹陽表示。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首先就是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包括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如何與世界接軌?我認為就是與國際規則接軌。上海自貿區與其說是引進外資、通暢貿易、統一稅收、增加服務功能,不如說是在體制、機制、法治上有瞭全新突破。”周漢民表示。 吳明華認為,金融開放是上海自貿區的關鍵點,“WTO的承諾很多還沒達到,一下子跨越到完全開放的程度,難度很大。上海要搞金融中心,遲遲沒有突破,主要就是金融管理體制上沒有突破。” 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具體包括: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在區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據記者瞭解,上海自貿區將推動金融服務業面向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的全面開放,支持在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允許金融市場在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支持銀行卡組織在區內研究建立跨境轉接清算及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臺等。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查看全文
|
2013年12月25日星期三
放寬外資準入 上海自貿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