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多邊交易”延緩電力市場化改革 |
2010年5月6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高調啟動。這是我國正式運行的第一個電力多邊交易市場,被視為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然而,運行3個月之後,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便被發改委叫停。至今,華北電監局官網上僅公佈瞭2010年5、6、7月內蒙古多邊電力交易情況。與此同時,除福建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獲批復之外,浙江、江蘇、重慶等地的交易試點仍被凍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接近國傢發改委人士稱,上述電力交易模式易產生低電價、優惠電價,與節能減排政策相悖。這是叫停、凍結的重要原因。國傢電監會官員說,上述交易涉及準入、電量、電價、結算、交易方式、交易組織等方面,需要電監會、發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多部門協調。不同部門認識角度不同。開展多邊交易、大用戶直購電的目的不是降低電價,不同於優惠電價。 而一位電力行業專傢說,國傢發改委是輸配電價的制定者,其對直購電試點非常謹慎,因而試點省市輸配電價標準遲遲得不到審批。但推進電力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是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路徑。2009年6月,國傢發改委、國傢電監會、國傢能源局下發《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的通知》,該文件成為指導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綱領性文件。 文件下發之後,多個省份上報方案,但不少方案隻是優惠電價的翻版,並沒有建立市場機制。這也成為國傢發改委此後清理檢查違規電價的重點。電監會官員稱,如果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所占比重能夠達到60%-70%,電力市場化改革就成功瞭一半。而今,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僅占全國電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此項改革被無限期停滯。 |
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叫停“多邊交易”延緩電力市場化改革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