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被拉低” 公權作假民眾難認同 |
2月25日,國傢統計局公佈瞭去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中稱去年房價漲幅為1.5%。頓時,質疑遍野:小數點明顯放錯位置瞭!2009年國傢統計局被網友熱評的大事之一叫做工資被增長,2010年則又出瞭個房價被拉低。對於這一說法,無論是媒體還是公眾大多表示難以認同,並且有專傢呼籲,是時候建立一個權威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瞭。 統計局專傢稱房價漲1.5%是平均數 據媒體報道,國傢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26日就公眾對2009年房價上漲1.5%所發出的質疑解釋說,之所以數據和大傢的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時間造成的。去年我國房地產價格呈現前低後高走勢,年初慘淡,年尾紅火,但綜合全年數據並不是很高,而這個1.5%指的是全年的平均漲幅。 這個1.5%指的是全年的平均漲幅。潘建成說,去年的房價是下半年增長快,上半年未見明顯增長,所以全年平均來講就沒有預期的高,(之所以)價格上漲(的感受更深),大傢往往感覺到的是近期時點的價格,但是這裡顯示的統計公報指的是全年的價格上漲。它主要還是時間(概念)上的平均。 然而就在春節前,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同比上漲9.5%, 而2009年全年卻隻有1.5%。對此潘建成的解釋是:這正說明瞭去年1月數據非常低,價格上漲主要出現在下半年。 國傢統計局25日公佈的《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其中新建住宅價格上漲1.3%,二手住宅價格上漲2 .4%;房屋租賃價格則下降0.6%。數字一公佈,就引發瞭一片質疑之聲。 統計局專傢回應難讓公眾信服 對於潘建成的說法,雖然有專傢表示,總體可以接受。但是,更多的則是質疑之聲。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統計局的解釋有一定道理,但是即使如潘建成所說的那樣,數據也依然偏低。 蔡志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統計局公佈的2009年房價上漲1.5%,漲幅如此之低,主要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公佈的是2009年全年數據,是2009年整體房價數據對2008年的比較。在2007年房地產業高速發展後,2008年相對來說並不景氣,年底更是出現瞭較大幅度的下跌,並且一直延續到2009年年初。於是,2009年年初成瞭去年全年房價漲幅的低點,年底則因為2008年年末基數偏低,漲幅明顯。由於國傢統計局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數據,是用各月環比數據加權平均得出的,所以考慮全年情況,上漲幅度肯定沒有近來人們感覺的那樣明顯。 其二,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房價數據,是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數據,並不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的數據,有些三四線城市漲幅並不明顯也會拉低平均數,所以全國整體而言房價漲幅並沒有有些地區居民感受的那麼強烈。而且即使在四個一線城市中,2009年房價上漲的兇猛程度也並不一樣。北京出現瞭恢復性的上漲,漲得特別厲害。但是在深圳,則相對弱一些。雖然有的媒體報道去年深圳房價漲瞭多少多少,但我到深圳的實際感受是,隻有一些重點樓盤確實是漲得太快瞭一些,其他樓盤則還好。 不過蔡志洲也同時向記者強調,這兩點理由並不能完全解釋房價漲幅為什麼如此之低。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統計工作的學者,蔡志洲的解釋還是比較客觀。非專業人士的質疑之聲就沒有如此溫和瞭。一位署名為上海蔣光祥的評論員在揚子晚報上,將公佈房價數據的國傢統計局直接和聲稱自己拍到老虎的周正龍類比。他表示,周正龍沒什麼文化,我們可以當笑話看,不和他一般見識。但是“數據不能被利益集團左右,否則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畝產萬斤這樣的皇帝新裝也不會有人點破。”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2009年房價到底漲瞭多少? 國傢統計局作為中國最權威的數據統計機構,其公佈的房價數據被公眾質疑。那麼更多的人想問,2009年房價到底漲瞭多少呢? 首先看一些相關的統計數據,以及由此得出的推論。國傢統計局公佈,2009年前11個月,全國累計銷售商品房7.5億平方米,實現銷售額3.6萬億元,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3%和86.8%,銷售額增長比銷售面積增長快瞭33 .8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粗略推算出,2009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瞭22%至24%。 北京市統計局公佈的數字顯示,2008年北京市四環以內住宅期房均價為15581元/平方米,如果扣除政策性住房因素,四環路以內住宅期房均價為16892元/平方米。2009年第四季度,四環內的期房均價則達到瞭25907元/平方米。即使以扣除政策房因素的16892元/平方米的價格計算,2009年全年北京市的房價漲幅為53.4%。 再看經濟學傢的預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年初曾表示:去年1至11月全國房價住宅銷售均價達到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價上漲瞭1000元/平方米,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 蔡志洲也對記者說我直觀的感受,去年房價無論如何也該漲在5%以上,即使是全國全年平均。 專傢呼籲新建權威的房價指數 針對此事,記者曾致電國傢統計局新聞處,得到的回答是這個問題不好說。記者也曾向該局兩位局領導詢問,其中一位表示數據沒有問題,但具體情況要通過新聞處瞭解;另一位則表示對此問題還沒有研究,下次再說。 去年7月底,國傢統計局公佈2009年上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2.9%,被網友戲稱為工資被增長。開始國傢統計局的表態隻是強調統計沒有問題。但是到瞭今年2月底,事隔7個月後,國傢統計局人口就業司司長馮乃林做客新華網時則承認瞭統計制度的缺陷,並表示國傢統計局將對工資統計進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增加反映勞動報酬結構和差異的統計指標。 那麼國傢統計局對房價的統計是否也有改進餘地呢?蔡志洲告訴記者,在國外,由於考慮到房價與地段關系密切,房價統計大多采用中位數,而不是像我國現在這樣,房價統計權數中包含眾多政策房這種房價多年變化緩慢的類別。如果對此不加以改進,公佈的房價數據與民眾感受恐怕總是難免有所偏差。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對記者強調有必要重新建立一個權威的房地產價格指數。 湯敏對記者說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最大的危機在於房地產可能的崩盤,所以現在有必要建立一套機制來預防,要用現在來調控通貨膨脹的方式來調控房地產。首先,就需要建立一個準確的房地產價格指數,這是我們調控的基礎。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缺乏一個很權威的比較準確的能夠真實反應情況的價格指數。新建的指數應該把那些農村的房子,小城鎮的房子,經濟適用房以及非常高檔的房子排除掉,隻留下普通商品房,叫做城市基本房價指數。然後根據這個指數,建立一個社會容忍度。隻要超過這一范圍,無論是漲還是跌國傢都要調控。最後,實行地方負責制,各地保證當地房價不會超過容忍度,否則予以問責。 房價被拉低 公權力掩耳盜鈴 對於民眾的質疑,相關部門頻頻出來釋疑,昨日最新解釋是1.5%是全年平均數,房價上半年較低,下半年上漲,平均下來就被拉低瞭。“房價平均說”和熟悉統計平均工資一樣尷尬,讓統計局長都臉紅的數據難以服眾,徒惹口水漫天。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在總理一遍遍強調要管好房價的語境下,在幸福感幾乎被蝸居之痛蠶食而盡之時,最緊要的不應是建立權威價格指數。這正如饑民眼冒綠光死盯著一屜饅頭,你不在如何公平有效分發饅頭上努力,而隻顧制訂計量規范的饅頭國標一樣好笑。 再說,現有統計指標真不能客觀反映房價漲幅嗎?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必須承認,當下住房不僅是純粹的經濟問題,而是被市場以外的各種權力和利益所捆綁。使本應簡單的市場交易,蒙上瞭沉重的利益博弈陰影。房價回歸理性,住有所居是多麼沉重的現實轉身,恐非像權威價格指數之類的簡單計量單位所能描摹。 這一點,從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近日在微博上的聲明中,可見一斑。他指責某記者文章曲解瞭他關於房價上漲的意思。並說記者年輕不知輕重。咱理解。可您得吃飯我不也得吃嗎?泣求媒體朋友給在下留條道。這話或是肺腑之言,住建部主任尚有如此難處,對於房價上漲措辭尚且如此謹慎。由此及彼,自能推斷出統計部門數據失真,癥結不在於缺乏權威價格指數,而是有無發佈真實數據的誠意、勇氣和決心。 再進一步說,除瞭決策部門或專業研究者,老百姓對具體上漲數字其實並不會過分執著。當然這不是說,你毫無誠意公佈一個明顯欺負弱智的統計數字就能換取諒解。人們怒氣指向的是公權力弄虛作假,而非那個具體數字。 這也很好理解,人都是社會動物、經濟動物,是所謂的理性經濟人。老百姓不是玄而又玄的專業經濟學傢,但卻無師自通,精通生活經濟學。比如,人們不會關心牛頓是如何在蘋果落地的啟示下,用多麼繁復驚人的公式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甚至連此既成定律是什麼都不關心,卻牢記下一個事實:蘋果落地,立等可食。同樣,對於房價,人們關心的不隻是一個個具體的上漲數字,可對於房價狂飆、無房可居卻有著銘心刻骨的切膚之痛。 可見若隻糾纏統計指數是否權威、統計手段是否新穎,在管理房價問題上,就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所以,我們必須以刮骨療毒的勇毅,來祛除房價畸高之弊,來緩和民生煎熬之痛。總理日前在和網友交流時已就管理好房價再次鄭重給出承諾。各地政府如何落實,人們何時揮別蝸居記憶,我們滿懷希望地拭目以待。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房價被拉低” 公權作假民眾難認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