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雙軌制”被指不公 兩會代表呼籲改革 |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早在2000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到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到總人口10.2%,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我國老齡化速度快於世界老齡化速度,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占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全世界四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老年人。 伴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的是老年人的撫養問題,對於城鎮離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無疑是養老的關鍵。但是,我國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即企業職工實行繳費型統籌制度和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由國傢財政統一發放的退休金制度,在來源上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主要依賴員工在崗時由本人和企業共繳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公務員和事業人員退休金則主要依靠國傢財政統一發放;在養老金數量上,二者更是相差懸殊,2006年至今企退員工養老金連漲七年,卻仍隻是同等工齡年限公務員退休金的三分之一。對比可見,兩種養老金制度存在極大的不公平。 2012年3月3日-14日,第十一屆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養老金並軌再次被代表們提上議案。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認為,雙軌制造成瞭極大的不公平。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認為,晚改不如早改。 據東方早報報道,修補養老雙軌制造成的公正缺失,呼聲已久。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回應稱:2011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通過改革現行單位保障制度,統一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但2011年已經逝去,有關積極推進尚未見仍需努力。 民眾年年呼籲,代表委員年年提,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盡管2008年我國就啟動瞭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但被輿論成為一直停滯不前?究其因,牽扯到人員多,受到阻力大,正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所稱,4年過去,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幾乎流產是因為,首先是在制度上缺少頂層設計,將事業單位分類,讓人感覺被區別對待;同時,沒讓公務員參與也使很多人不滿。當然還有擔心利益受損。如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受阻或凝滯,那麼公務員養老金改革豈非更受阻? 如果說沒退休前,在工作上待遇應有所差別,還可理解,但退休後依然差別懸殊,顯然就背離瞭公平正義。毋庸諱言,養老金雙軌制已經成為撕裂民意的一個突兀符號,按照專傢的話就是已經影響到瞭政府的公信力,到瞭非改不可的地步瞭。 從普通民眾沒有社會養老保障到有瞭養老保障,並致力於基本養老保障的全覆蓋,在中國是個歷史性進步。而企退人員養老金連續七年上調也是個進步。但假如普遍養老保障依然長期夾帶人分三六九等的骨頭,政府此前消除社會失公的種種努力,有前功盡棄的危險。 【編輯:尚艷】 |
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養老金雙軌制”被指不公 兩會代表呼籲改革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