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稱-擬建12個地質遺跡景點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稱:擬建12個地質遺跡景點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稱:擬建12個地質遺跡景點


  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國土委瞭解到,為實現地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科研科普、推進生態建設,該委根據國土資源部和廣東省的有關要求編制《深圳市地質遺跡保護規劃》(2010~2020年)。據瞭解,該規劃提出,將深圳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分為6類,並爭取將大鵬半島建設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深圳市有較豐富的地質遺跡景觀,但是以往對地質景觀的開發利用處於較混亂的狀態,人們對地質遺跡的理解認識較膚淺,沒有正式的文件規定來約束地質遺跡的開發利用。
  
  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規劃提出,遺跡保護期主要是地質遺跡整治與提升期。2009年為基準期,2010~2020年為遺跡保護、整治與提升期,其中2010~2015年為近期,2016~2020年為中期。
  
  深圳市位於低山、丘陵及海岸(灣)地帶。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向、北東向及北西向斷裂構造較發育,特別是東部地區的斷裂構造甚為發育。北東向的深圳斷裂帶規模最大,斜跨全市的龍崗、鹽田、羅湖、福田和南山區的大部分區域,對深圳市的構造穩定性起控制作用。
  
  根據該規劃,深圳市地質遺跡景觀豐富,參照中國國傢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和工作指南(試行)中的分類方案,綜合深圳地質特征,將深圳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分為6類,18個亞類,48個基本類型。其中分佈最廣的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景觀,主要包括火山地貌、海岸地貌和花崗巖地貌,其次是水體景觀,主要有泉類、瀑佈、湖泊等主要景觀類型。
  
  按照地質遺跡景觀特點及其組合特征,並考慮到各區行政區域的完整性,深圳市主要的地質遺跡景點可劃分為:
  
  寶安區羊臺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寶安區鳳凰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寶安區阿婆髻地質遺跡景觀區;
  
  西部島嶼地質遺跡景觀區;
  
  梧桐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梅沙尖-鵝公髻地質遺跡景觀區;
  
  馬巒山地質遺跡景觀區;
  
  筆架山-排牙山地質景觀區;
  
  大鵬半島國傢地質公園;
  
  大鵬半島海岸地質遺跡景區;
  
  龍崗平湖鳳凰山、坪山新區鵬茜礦兩個國傢礦山公園。
  
  規劃的中期目標(2016~2020年)提出,加強協調與溝通,力爭完成坪山新區鵬茜礦國傢礦山公園的揭碑開園工作,投入使用。進行滾動式利用,在實現2015年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爭取將深圳大鵬半島建設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