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吸煙者少瞭,肺癌卻多瞭 |
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論壇舉行,專傢認為治霾需二三十年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灰霾污染日益嚴重。臭氧污染、顆粒物細粒子污染、光化學煙霧污染等新的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出現。”面對珠三角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形勢,副省長林木聲有感而發。 昨日,由廣東省環保局主辦的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七位國內頂尖大氣污染研究專傢聚會羊城,為珠三角空氣把脈。在上午三位院士的發言中,大傢不約而同談到瞭現行API監測指標的落後。唐孝炎院士直言臭氧、細顆粒已成珠三角主要污染物。鐘南山院士表示,大氣污染對人體的直接影響已經慢慢顯現出來。 2007年廣東省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酸雨污染已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境的主要威脅之一。珠三角灰霾問題市民反映強烈。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灰霾年日數均超過100天,灰霾污染日益嚴重。此外,臭氧污染、顆粒物細粒子污染、光化學煙霧污染等新的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出現。林木聲說,加強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切實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呼吸新鮮的空氣,是群眾的美好心願,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然而,未來治理之路尤顯艱難。吳兌稱,西方發達國傢治理空氣污染顯出成效大概用瞭四五十年的時間,而對珠三角來說,這個過程至少要二三十年。 ■院士視點 臭氧成為珠三角首要污染物 “導致珠三角空氣質量衰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有效控制臭氧和細顆粒物的生成已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唐孝炎 昨日的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唐孝炎表示,導致珠三角空氣質量衰退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臭氧(O3),而臭氧則是首要污染物。據瞭解,現在國傢監測城市空氣主要是三個指標:大氣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可是在專傢看來,這三個指標根本已經無法真實反映大氣的污染情況。這也是為什麼說空氣質量優良,老百姓直觀感受卻差異很大的原因。 唐孝炎不無憂慮地表示,珠三角在老的燃煤污染問題尚未解決、新的機動車污染接踵而至的狀況下,大量污染源集中在城市群和城鄉復合帶,污染物通過大氣轉化和在城市間輸送而形成瞭典型的大氣復合污染。 據介紹,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烯及二甲苯、甲苯等,它和氮氧化物經過復雜反應形成臭氧。專傢對廣州中心城區的調查顯示,VOCs主要來源是機動車,而排第二、三位的分別是LPG和工業源。 傅院士說,LPG燃燒和泄漏時,都會釋放丙烯/丁烯等高活性反應性氣體,而它本身就是臭氧的前體物。因此,他建議在推廣LPG時應充分考慮其對大氣臭氧污染的可能影響,有必要通過生產工藝改進,來降低其中烯烴含量。 存在電子垃圾粗放處理 傅院士說,灰霾污染不僅影響能見度和感官,更危害人群健康。如苯系物等都是潛在致癌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二惡英、多環芳烴和多溴聯苯醚等經初步測定,在珠三角地區大氣中含量偏高。 傅院士說,二惡英是最毒的潛在致癌物質。廣州市大氣中的二惡英含量與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接近,並呈現一定增長勢頭。廣州市老城區二惡英含量已對兒童構成一定威脅。 據瞭解,機動車輛、廢物焚燒爐等都是二惡英來源。傅院士說,研究表明,廣東可能還存在新的二惡英排放源,如電子垃圾粗放處理,這不僅對當地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廣東是一個制造業大省,大量使用著多溴聯苯醚(PBDEs),可是PBDEs由於其健康危害,被列入國際公約的控制清單。據瞭解,五溴和八溴PBDEs已被禁用。而我國目前廣泛使用的十溴工業品,可能還會長期使用,國際上對其使用也還存在爭議。傅院士認為,有必要對珠三角地區這類化合物的生產和使用狀況進行調查,尋找控制和替代的方案。 50歲以上接診者肺都是黑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研所所長鐘南山 作為知名的呼吸道疾病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更關心空氣污染與健康的關系。鐘南山直言,他在接診過程中發現,50歲以上的(廣州)人哪怕沒有肺部疾病,手術開出的肺都是黑黑的,“如果是紅紅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廣州人。”一番話引來現場一陣笑聲。空氣污染引發急性中毒 肺癌廣州發病率最高 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臟空氣的致癌作用,多環芳烴類、二惡英、細顆粒都是潛在致癌物。顆粒物會誘發皮膚癌,而多環芳烴類具有較高的致肺癌活性。統計顯示,多環芳烴類濃度每增加一倍,癌癥發病率就會增加3.3倍。 肺癌成為廣州常見病,在南海、廣州、珠海、香港、澳門的對比研究中,廣州發病率是最高的,上世紀90年代還是27.5例/10萬人,現在已經增加瞭一倍。全國也是如此,肺癌占到惡性腫瘤的33.1%,已經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相關研究表明,吸煙者數量在逐年下降,為何肺癌在過去30年卻上升瞭46.5%?他認為,這與大氣質量惡化是不無關聯。 ■專傢發言 三大城市群大氣污染重 珠三角城市群就是一個由灰霾、光化學污染、酸雨等共同組成的復合大氣污染的典型過程。 為防治空氣繼續惡化,近年來我國推出瞭國傢清潔計劃,即針對重點城市群大氣綜合污染防治技術的863課題研究,該課題涉及到建立佈局合理的區域性大氣監測網絡、具有公信力的大氣質量預報平臺、創建大氣管理的科學決策平臺等。目前,該課題已專門成立瞭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大氣污染研究方面最強勢的專傢團隊,運行一年半以來,珠三角已在全國率先建立瞭16個監測站點,關於大氣污染源清單的編制和污染模型模擬已經完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在發言中指出,珠三角地區目前有個空氣質量監測網,單從網上數據看,好像不嚴重,尤其是臭氧這一塊的檢測,現有的檢測把臭氧的嚴重性掩蓋掉瞭,應該做一些評價性改進,目前的檢測對臭氧的重視還遠遠不夠。 珠三角的大氣污染狀況,遠比目前公佈的監測結果嚴重。比如大氣中細顆粒物濃度指標,國內隻有一個以1小時計的濃度指標,如果采用國際通用的8小時計濃度指標,廣州花都細顆粒物則330%超標。 柴發合建議珠三角在區域聯合防治大氣污染方面,考慮建立一個區域性大氣污染研究中心,研究優化防治措施,各市縣環境信息共享等,同時成立一個區域性大氣污染管理部門,實現控制大氣污染的統一區劃。他還建議珠三角整個區域在產業發展方面進行全局規劃,不要四面開花,從而控制大氣污染;在治污對象方面,不僅控制SO2、CO2,還要控制VOC、臭氧、氮氫化合物等指標,建議增加對建築塗料的VOC排放標準制定等;在考核空氣質量指標方面,不僅隻是參數指標,還應該加上農田、森林、湖泊、人體等環境受體的影響指標等,“現在每年的空氣監測報告,是不能真實反映空氣污染狀況的”。 廣州不會有霧,隻有霾 廣佛近幾年已經扼制瞭繼續惡化的勢頭,但整個珠三角的灰霾趨勢依然惡化。 吳兌通過一組照片對比,讓所有人不勝感慨:1980年秋交會期間,一幅拍攝於環市路、東風路的照片上,廣州還有著明亮的藍天白雲,而現在同一地區的照片,最好的時候也是灰朦朦一片。吳兌認為,我國東部部分區域確實已經存在較為嚴重的灰霾天氣,其中以廣佛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是我國東部4個明顯存在灰霾的區域中的一個,且一年四季都比周邊地區嚴重得多。珠三角的數值已經大大超過瞭國際上認定的灰霾天氣臨界值0.4。 同時,吳兌通過對重慶、河北邯鄲、邢臺等地灰霾天氣對比,認為廣州灰霾天氣屬於中等偏好。 從治理措施上講,廣州、佛山的治理措施比較到位,近幾年已經扼制瞭繼續惡化的勢頭,但整個珠三角的灰霾趨勢依然惡化。 香港空氣好過珠三角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王韜 王韜介紹,通過模擬風場,發現從半夜12點起,風開始從海上吹來,然後風自然轉向,到第二天下午時分,風轉到從珠三角方面吹過來,再從下午到下半夜,風又從香港方向將污染物吹回去。“這不等於說,香港的污染物全部都來自珠三角,但相互間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王認為,空氣能見度變差,主要是顆粒物增加,而不是臭氧,因為臭氧是看不見的。 問:為何官方發佈的灰霾程度與公眾感受不一樣?張遠航:目前環保部門對空氣往往隻檢測到瞭PM10,而沒檢測到顆粒物指標。而大氣中影響空氣透明度的,恰恰主要就是顆粒物。在目前情況下,環保部門對大氣顆粒物的檢測,通常都是在濕度30%—40%的情形下進行檢測的,這時候很多揮發性物質都走掉瞭,而公眾對大氣灰霾比較敏感,多是在大氣濕度為80%-90%之間的時候。 通過實驗模型計算可以發現,大氣濕度為90%的情形下,顆粒物含量要比30%濕度時增加115%,“這就是為什麼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總是與普通市民的感受相距甚遠的原因所在”,張遠航稱。 脫硫不能隻搶一個魚頭 吳兌:國際上脫硫,無論是采取半幹法,還是減法,其後都在脫梳後,制作碳粉產品,或者做碳固定處理,像是一條完整的魚,而我國的脫硫處理,則隻有“魚頭”,企業脫完硫,就直接排放CO2到空氣中。 SO2污染屬於區域性污染,CO2污染則屬於全球性污染,怎麼能以解決區域污染去制造更重的全球污染呢?支持脫硫,但一定要完整脫硫,要加強後期碳固定等措施的采用。廣東大型電廠脫硫後排放的CO2,已達到正常燃燒煤排放量的1/10,相當於脫硫10萬噸,產生7000噸的CO2,“這個量相當大”。“脫硫是一整套程序,不能隻搶一個魚頭”。 尾氣防治為何事倍功半 問:許多大城市都在致力於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但大傢普遍反映總是事倍功半,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呢? 唐孝炎:我國雖已廢除含鉛油,但汽油品中含烴等物質量卻比其他國傢高,近年來,我國在油的生產中采用最新技術,已基本可達到國4標準。在能源方面,我國還提倡使用混合動力車,用電力等替代部分汽油,從而減少廢氣排放量,我們對美國環境問題進行研究時發現,美國已經開始使用氫燃料,幾乎可以實現零污染。 珠三角地區應如何治污 問:大氣污染越來越呈現出區域性,珠三角地區應如何治理呢? 陳光榮(省環保局副局長):省環保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法,我們之前已制定瞭《廣東省機動車排氣防治污染條例》,今年準備制定《珠江三角洲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目前《辦法》已經起草完畢;二是對機動車、生產企業等主要污染物進行治理,嚴格執行油品質量和標準,對機動車進行管理,強化脫硫技術,從而控制排氣污染;三是建立珠江三角洲大氣聯防聯治機制,九市統一部署、統一規劃,並與港澳共建綠色優質生活圈,將大氣保護納入重點合作項目。圖: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離垃圾焚燒場最近距離不到50米,校區內漂亮的水塔和冒著黑煙的垃圾焚燒場煙囪形成強烈對比。 |
2015年2月6日星期五
鐘南山:吸煙者少瞭,肺癌卻多瞭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