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

潛能恒信7000萬美元撬動75億市值

潛能恒信7000萬美元撬動75億市值

潛能恒信7000萬美元撬動75億市值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一份7000萬美元的合同,卻撬動瞭潛能恒信的股價上竄,市值最高增加瞭75億元。不少投資者相信:借助渤海石油開發,潛能恒信將從油氣行業的“打工仔”一躍變成“油老板”。而潛能恒信躋身上遊業務的底氣。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盤中又漲停,是不是又快要發異動核查公告瞭。”11月6日收盤前,一位潛能恒信高管的目光緊緊地盯著交易軟件。

  在北京北五環外的北苑路,潛能恒信隻是一傢藏身在高大寫字樓中的普通公司,可過去的26個交易日中,它的股價19次觸及漲停和跌停,最大漲幅接近300%,市值最高增加75億元。在這段日子裡,潛能恒信的辦公室晚上呈現出不尋常的景象:負責地震數據處理的技術員早已下班,而證券部工作人員仍然在挑燈夜戰。

  頻繁的交易異動核查公告,讓這傢創業板公司壓力倍增。一遍遍詳細披露合同和風險提示,仍然無法阻擋股價的腳步。證券部與交易所交流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真沒什麼新東西可講。”

  為何一份7000萬美元的合同,在一個半月之後依然能夠“撩撥”潛能恒信的股價上躥下跳?初露崢嶸的油改概念無疑是其最大的魅力。不少投資者相信:借助渤海石油開發,潛能恒信將從油氣行業的“打工仔”一躍變成“油老板”。而潛能恒信躋身上遊業務的底氣。

  攪動一池春水的,是一個海上區塊產品分成合同的簽訂。今年9月17日,潛能恒信公告,公司海外孫公司智慧石油與中國海油簽訂《中國渤海05/31合同區石油合同》,智慧石油成為合同區內勘探、開發、生產作業的作業者。智慧石油在勘探期7年內享有該區塊100%勘探權益,並承擔全部勘探費用(約7000萬美元),如合同區內有商業油氣發現,智慧石油享有49%的開采權益,生產期15年。潛能恒信預估,該合同區油氣總資源量超過3億噸,規劃勘探期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000-10000萬噸,預計建成油氣年生產能力50-200萬噸。

  “3億噸的儲量算是大油田瞭,50-200萬噸的產量要是放在以前,都可以排前十瞭。當時看到這個公告,也考慮過跟進買入,但投資這種題材的股票需要專業判斷:究竟區塊好不好,能不能出油,風險收益完全沒底。油氣改革主題不錯,但沒有形成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某大型公募基金研究員對於錯過的這波漲勢,既眼紅又無奈。

  從提供勘探服務到為自己找油,在潛能恒信看來,變身“油公司”的舉動不是賭博,也不是一時興起,這樣的“變身密碼”實際上已經被默念瞭三年。潛能恒信一高管指出,早在上市之初,公司就提出瞭打造勘探開發一體化和技術換權益的構想,並在之後的定期報告中反復闡述。

  渤海目前是中海油最主要的原油產區,所產多為重油。其地處華北平原,作業區域主要是淺水區,但地質情況比較復雜。用中海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某高管的話來說,就是“這塊‘硬骨頭’啃瞭足足40年”。

  上述高管指出,渤海地區的油田斷層多,構造復雜,儲層類型多,分佈相對不穩定,重質稠油約占80%,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力油田進入高含水期,穩產上產難度大,給渤海油田的勘探和開發都帶來瞭巨大的困難。

  曾有人形象地比喻渤海油田,“就像一隻碗摔碎瞭,再踩上幾千隻腳。”其意思在於,目前在渤海地區發現大型油田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大部分都是小型區塊在進行開發。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生產部的人也曾坦言,在生產管理方面,渤海油田就是“大油田過窮日子,一些小油田國外公司是不屑於開采的,因為產量小,投入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海上勘探開發高風險高收益,也已成為業內共識。“海油開發屬於高投入,陸地打一口井幾百萬,海上打井幾千萬、上億的都有。渤海主要是重油,開采難度較大,需要采取很多特殊工藝,成本較高。而且技術很關鍵,有時候看似10萬噸的地質儲量,真正開采出來,有2—3萬噸已經很不錯瞭,理論和實際有很大差距。”一位中海油內部人士表示。

  對此,潛能恒信高管表示,公司中標該區塊是憑借技術和資金方面的雙重優勢。簽約之前,公司內部技術專傢根據該區塊公開資料及周邊探明情況做瞭認真的研究,“風險肯定存在,但關鍵是如何控制和降低風險。”(編輯:禾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