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上市公司理財頻頻觸雷 押註信托理財藏風險

上市公司理財頻頻觸雷 押註信托理財藏風險

上市公司理財頻頻觸雷 押註信托理財藏風險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當上市公司沉浸在信托投資高收益的美夢之時,浙江永強的兩筆信托理財卻突然“觸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8傢上市公司斥巨資購買瞭信托產品,其存在的高收益也帶來高風險。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浙江永強理財遭遇險情給上市公司的“信托理財熱”當頭一棒,但其暴露的僅是上市公司信托理財風險的冰山一角。業內人士認為,大量上市公司熱衷賺快錢,大手筆投資所謂低風險、高收益的信托產品,隨著金融市撤境變化,這些信托產品陸續到期,預計將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遭遇險情。

  今年以來大手筆投資信托產品的浙江永強,近期突然遭遇風險。根據浙江永強6月27日公告,公司一季度總投資2億元的兩個股權收益類信托產品均遭遇險情,信托產品中所質押的兩隻股票近期股價急跌,擊穿合同中的股價警戒線。最終,其中1個信托產品由質押方追加股票作為質押物,另1個信托產品則更為無奈,計劃將在7月31日提前結束合作。

  上海一位券商金融行業分析師稱,信托原本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違約拒付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隻是目前爆發的較少。浙江永強與之前的踩雷者,揭示瞭信托理財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理財風險爆發的“雷區”。

  據粗略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8傢上市公司斥巨資購買瞭信托產品,涉及金額達23億元,還有9傢公司公告計劃進行信托投資。

  信托投資的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本想借道信托理財而賺取高額利息的亞星錨鏈即踩中“地雷”。今年1月亞星錨鏈公告,公司2011年7月通過國聯信托向深圳市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為期18個月的單一信托理財本金2.5億元仍無歸還日期,回收或遙遙無期。這無疑給沉浸在信托理財高收益美夢中的上市公司一記“悶棍”。

  “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理財產品的收益更高,同時風險要高得多。雖然很多信托產品看似有擔保品風險低,但上市公司投資信托產品的風險實際並不校”上海某券商金融行業分析師表示,亞星錨鏈信托理財遭到損失看似是個案,隨著眾多信托產品的逐漸到期,各種相類似的問題會逐漸增多。

  一傢投資過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董秘坦言,證監會在監管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使用閑置募資投資的產品須符合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等條件,但事實上,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時,沒有渠道也缺乏專業能力判斷所投資信托是否真正有償付能力。

  中江國際信托投資經理賴先生表示,多數上市公司都會強調投資的信托產品流動性高、低風險,但資金的實際用途、具體流向哪些領域並未披露,股東很難獲知。一些信托理財資金進入瞭高風險領域,如房地產業,也有小部分進入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

  專傢表示,短期內流動性收緊對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影響不大,而如果增速長期放緩,則部分信托產品面臨巨大風險,上市公司宜謹慎投資。(編輯:禾田)

中經觀察:

互聯網金融沖擊波?

傢電騙補為何頻繁發生?

中國“吸金力”或現拐點:資金正在逃離中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