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看清政策渤海銀行信托股東持股IPO陷尷尬 |
算準瞭前景,卻沒能看清政策。 渤海銀行第二次配股方案被迫將信托股東“剔除”凸顯瞭目前PE類信托退出途徑的尷尬。 故事還要從6年前說起。 渤海銀行2005年12月30日成立。渤海銀行在發起階段便創新引入境外投資者渣打銀行和天津信托通過募集民間資金成立的集合信托計劃,這一創新舉動曾在當時引起瞭不小的轟動,然而這樣的股東結構卻為其日後的股權清理問題留下瞭諸多隱患。 渤海銀行成立之後發展迅速,2010年完成第一輪配股融資,信托股東均得以參與其中,渤海銀行的註冊資本也由50億元增加到85億元。但是面對日益擴張的發展道路,渤海銀行第二輪配股融資在2010年8月份再次被提上日程,以總股本85億股為基數,向包括天津信托在內的七方股東再次按照10配7的比例增資擴股,每股價格1元,募資59.5億。 但是,渤海銀行董秘孫立國今年3月30日表示,渤海銀行按股東大會決議向銀監會上報瞭全部7傢股東按“每10股配7股”比例增資的方案,但銀監會隻批復瞭其中6傢股東的股東資格,不包含天津信托(“渤海銀行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受托人)。 按照監管層審批IPO的慣例,公司上市前存在的信托計劃持股部分必須進行清理,否則不予放行。 無奈之下,渤海銀行不得不通過拒絕信托股東參與第二次配股的方式清理股權結構。而其隨後要求天津信托向該行信托股東發佈的就以每股5元拍賣他們所持渤海銀行股權的要求。而對於每股5元的起拍價,反對者表示,渤海銀行的高增長性並沒有在這一價格中得到體現,數據顯示,渤海銀行2010年實現稅後凈利潤8.09億元,同比增長215.59%,截至2010年末,全行資產總額2648.29億元,較年初增長125.36%。堅守6年卻換來瞭這樣一個讓人失望的結果。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投資者仍不得不選擇妥協,在經過股東大會集體抗爭失敗,多次溝通無果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渤海銀行大部份股東們顯然已失去瞭耐心。在186份是否同意將手中股權出讓的表決意見中,共有2/3的股東無奈接受瞭拍賣清倉。但這並非此事件的最終結局。 用益信托分析師嶽婷指出,這一事件集中反映瞭當前信托參與PE的尷尬,某種程度上也突顯信托的混業經營與當前分業監管的矛盾。渤海銀行設立時的這項創新,現成為其上市的最大掣肘,同時也對投資者的利益帶來瞭損害。信托公司在設立該類信托之初考慮到較長時間將出現的政策變化等問題,並且在政策變化後,應作出及時合理的預防措施,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同時監管層面對矛盾,也應作出一定的改變。 推薦閱讀: 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 華寶信托中標豐田(中國)信托型儲蓄計劃項目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 中鐵信托與四川金融資產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 監管部門敦促加速銀信業務轉表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 鋼企罕見借信托渠道融資來源:雲南信息報 編.. |
2014年3月24日星期一
未看清政策渤海銀行信托股東持股IPO陷尷尬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