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星期日

吉利欲將沃爾沃分拆上市 兌現期權招安高管

吉利欲將沃爾沃分拆上市 兌現期權招安高管

吉利欲將沃爾沃分拆上市 兌現期權招安高管


  盡管沃爾沃並購事宜並未最終收官,但尹大慶心中已謀劃瞭一盤全新的資本棋局,沃爾沃則成為這盤棋局中至關重要的角色。

  1月17日,吉利汽車副總裁、CFO尹大慶在滬上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未來不排除通過資本方法,將沃爾沃分拆上市。而對於沃爾沃高管的安置方式,很可能效仿之前並購DSI時的做法,即賦予一定期權吸引留任。

  尹大慶透玄機

  關於吉利收購沃爾沃一事,一貫低調慎言的尹大慶並不願多談,尤其是外界極為關註的融資架構、賬目體系、並購價格等核心問題。他坦率地說:這個月還在談判,爭取春節前敲定,5月完成交割。此前一概莫談。

  先是抄底DSI,接著洽購沃爾沃,從去年到今年,尹大慶可謂不是在談判,就是在去談判的路上。尹大慶自己也說:忙,連接電話的時間都騰不出來,辦公室也很久沒進瞭。

  不過,這份忙碌並沒有讓尹大慶疲軟於對吉利財務架構的通盤掌控,他甚至早已清晰畫出瞭一張吉利未來數年的資本架構圖。在圖上,尹大慶畫瞭三個點,分別是吉利汽車(0175.HK)、回歸A股,以及收歸旗下後的沃爾沃。

  尹大慶坦言,目前回歸A股雖無時間表,但這件事情在內部已經構想瞭一段時間。而對於志在必得的沃爾沃,尹大慶透露,未來考慮通過資本方法分拆上市。汽車企業不上市,將面臨資本短缺的困境,因此必須上市!

  作為吉利的財務總管,尹大慶這番話顯然並非空穴來風。

  低調的尹大慶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在吉利人看來,尹大慶是個具有分水嶺作用的角色。在他來到吉利之前,吉利的財務狀況不盡如人意,業務成本居高不下,利潤單薄,僅以2004年而言,吉利在整體汽車市場下滑的影響下,不如人意,出現9.6億元的存貨。

  尹大慶走馬上任後,立即推行全面預算制,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並從財務處理角度說服吉利一把手李書福接受折價處理存貨的建議。此舉令吉利一舉擺脫瞭存貨困境,並逐漸建立健康的財務循環。

  此後吉利在香港上市、海外運營,以及在國內的投資等,乃至通過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先後拿下英國錳銅和澳大利亞DSI,尹大慶作為團隊核心人物之一,在財務談判方面功不可沒。

  分拆上市一石二鳥

  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並購沃爾沃進展到如此關鍵的時間點上,透露可能分拆上市的整合信息,頗顯微妙。

  此前,吉利並購沃爾沃最受外界詬病之處,是其能否拿出數額龐大的收購資金和整合費用。截至目前,外界傳聞中的收購費用已從最初的20億美元攀升至28億美元。吉利對此一直守口如瓶。

  尹大慶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問題,但他說,汽車企業的影響力靠資本和市場積累。資本影響力還是可以影響一些做法的,吉利上市前一點影響力也沒有,上市後影響力就出來瞭。

  顯然,尹大慶一直致力於幫助吉利在健康有序的資本狀態下實現快速擴張。

  分拆上市,是指母公司將資產的一部分轉移到新設立的公司,再將子公司股權對外出售,在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給母公司帶來現金收入的方法。國泰君安研究員戴濤認為,從現金流角度而言,吉利若將沃爾沃分拆上市,將有利於回籠更多現金。

  而所回籠的現金可以用於投入自主研發、綠色環保經濟等,這將直接增強吉利的後續發展力。戴濤對此持認可態度。其實,自主研發平臺、專利技術等一直被視為吉利闖蕩國際市場的堅強後盾。數據顯示,2009年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10億元,占公司銷售額的8%。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如此說來,分拆上市對吉利來說是件一石二鳥的好事,且將直接利好於整合後沃爾沃的發展,乃至吉利自身的發展。

  戴濤認為,分拆沃爾沃上市唯一的難點是沃爾沃的盈利狀態—隻要沃爾沃實現盈利,便有望吸引投行。2008年的數據顯示,沃爾沃虧損16.9億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沃爾沃凈虧損為4.23億美元,這已經是沃爾沃連續四個季度報虧。

  但他同時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以及中國汽車市場雄起的背景下,吉利要讓沃爾沃扭虧為盈並非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務。2009年上半年,吉利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共銷售汽車13.8萬輛,銷售收入59.5億元,凈利潤5.96億元。吉利龐大的銷售網絡和強大的銷售能力,將有助於沃爾沃拓展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

  兌現期權穩定軍心

  事實上,吉利早已開始為下一步的資本擴張埋下伏筆。2009年9月23日,吉利控股的上市子公司吉利汽車與高盛的聯營公司高盛資本合夥人(GSCP)簽署協議,後者將通過認購可轉債以及認股權證投資吉利汽車。若全面行使,吉利汽車有望獲得25.86億港元。

  雙方當時均否認此舉與沃爾沃相關。但戴濤認為,大投行擁有大批優質客戶群,對吉利來說,若未來考慮將沃爾沃分拆上市的話,高盛或可能從中起到搭橋牽線的作用。

  按照慣例,高盛的投資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並購沃爾沃後,如何安頓沃爾沃的高管隊伍,這是擺在吉利面前的一個大難題。按照歐洲做法,大企業高管的遣散費相當高昂。尹大慶暗示,吉利並非沒有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這可以從吉利對DSI的並購案中揣摩出蛛絲馬跡。

  據尹大慶透露,並購DSI之初,曾遇到部分人員流失的狀況,但吉利並沒有派人去管理DSI,仍主要由其管理層繼續管理。此外,在個人待遇方面,不僅給工資獎金,還給期權,這樣隨著公司的發展,高管的期權收入可能超過獎金,甚至更多。

  就在1月14日,吉利剛兌現瞭一次期權,培養瞭一批千萬富翁。這使得尹大慶談到招安的問題時,底氣特別足。

  戴濤表示,目前,吉利在並購及管理上與國際慣常做法接軌,因此其拿下沃爾沃之後,很可能繼續延續期權的做法,這樣既可以減少一大筆遣散費的支出,也能留住人才,穩定軍心,有利於縮短整合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