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傳“鬼城”鄂爾多斯要求3年內不批建房地產項目

傳“鬼城”鄂爾多斯要求3年內不批建房地產項目

傳“鬼城”鄂爾多斯要求3年內不批建房地產項目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據說鄂爾多斯市政府已經明確要求,未來三年不再批新建房地產項目。

  鄂爾多斯人尤其不喜歡外界把康巴什叫“鬼城”。2010年,“全國最富城市”與“鬼城”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名號在媒體上熱炒,鄂爾多斯人均GDP趕超香港已成必然。無論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是開發商講起“鄂爾多斯現象”時,“速度”是一個被頻頻提及的詞。52天建好一個賽馬場,一天蓋一層樓,一位參與鄂爾多斯城市規劃的專業人士稱:“政府的一個要求就是快。原來還有一個專傢委員會,大約從2006年開始,專傢委員會也取消瞭。”

  鄂爾多斯的房地產熱潮起來是從2005年左右開始的,之前雖然也已經起步,但基本上是追隨著舊城改造的自然節奏。2004年,隨著全國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建設的興起,煤炭價格迅速上漲,坑口價從每噸40元漲到100元再漲到200元,以前自傢蓋房子都能挖出來幾噸煤,並不稀罕,現在一下子成瞭炙手可熱的“黑金”。於是,帶著大筆現金來鄂爾多斯買礦的南方老板經常坐出租車漫山遍野地找礦,一旦尋到目標,就直接提著錢去找村支書。因為辦手續麻煩,很多人先跟村裡 簽個協議,迅速投入生產,等到政府來檢查就停下,邊幹邊補手續。

  因為開礦征地和煤礦買賣,催生瞭鄂爾多斯第一批富起來的人,不僅有當地的煤 老板,也包括大批礦區周圍的農牧民和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因為之前煤炭不景氣的時候,煤老板大多向親戚朋友借款艱難維持,現在轉手賣瞭礦,自然要答謝那些幫 助過他們的人。有人借出去10萬塊,最後還回來瞭幾百萬元。這樣聽起來讓人咋舌的暴富故事,在鄂爾多斯已經見怪不怪。

  由煤炭帶來的民間財富就像噴泉一樣,成為這個城市中源源不斷的動力,大批的地產公司應運而生。到2006年中,劉雲峰註冊成立自己的地產公司時,城裡已經很難拍到50畝以下的 地塊。按照當時地價每畝50萬元算,也就是說,3000萬元以下的項目已經很少見。他記得,當時參加土地拍賣會,一塊地少則十幾傢競爭,多則五六十傢,大 傢頻頻舉牌,最後的成交價,往往會達到起拍價的兩倍。

  本地大型煤炭企業和發瞭財的煤老板加入地產開發,全國各地的大型房地產企業也紛紛在鄂爾多斯安營紮寨。2008~2011年,是鄂爾多斯地產開發最瘋狂的年代,在這塊隻有幾十萬人口的土地上雲集瞭300多傢地產企業。

  為什麼是房地產?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不是個問題。“資金充裕,搞地產當然掙錢最快。一個項目,從拿地 到建完最多兩年,但通常一年時間就能賣出大半收回投資瞭。”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全國大背景,房價飛漲,物價飛漲,資產貶值,“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大傢都認 為隻有買房子最劃算,是最穩妥的資產保值方式”。

  在一片向好的市場預期下,鄂爾多斯的地產開發規模遠遠超出瞭自身的消化能力。2010年,鄂爾多斯商品房銷售面積1009.4萬平方米,城區人口僅65萬,這意味著平均到市民頭上,人均購買瞭約15平方米的住房。同年,北京市的商品房銷售面積 是1639.5萬平方米。為什麼人口僅有北京10%的鄂爾多斯卻賣出瞭相當於北京2/3的房子?一方面是大量本地人的改善性需求和投資,另一方面則是城市建設對外地人的吸引,從全國各地湧入鄂爾多斯淘金的外地人,保守估計也能與戶籍人口持平。

  煤炭漲價帶來財富爆發,活躍的民間借貸為地產開發提供瞭資金基礎,也提供瞭誘人的消費能力和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建設大軍湧入,外來人口聚集,帶來瞭旺盛的人氣,帶動瞭第三產業的發展。商業蓬勃,購房需求上升,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瞭地產業的擴張。這是一個循環的經濟鏈條,建立在突然爆發的能源價格上,也建立在人人對未來看漲的預期上。因為大部分開發資金 來自高利貸,鄂爾多斯的房價一路飆升,每平方米從最初的3000元漲到瞭後來的2萬元,但隻要錢是流動的,隻要市場看漲,這個鏈條就能如期運轉下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2011年上半年,鄂爾多斯絲毫沒有慢下來的跡象。當年房地產計劃新開工面積達1300萬平方米,施工總量達230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額450億元,計劃銷售商品住宅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可是,就是在這一年,國傢對房地產領域的調控開始深入到二、三線城市。8月18日,住建部發佈瞭二、三線城市限購標準,從金融政策到貨幣政策再到稅收政策,全面發力,宏觀調控升級。雖然鄂爾多斯沒有出臺什麼實質性的限購政策,但市場彌漫的觀望情緒開始起效,銷售一下子陷入停滯,昔日“金九銀十”失效,無法回款。加之幾個月前的包頭“金利斌自焚事件”使得民間借貸風聲鶴唳,從民間融資到銀行都對地產企業關上瞭大門。雪上加霜的是,由於鄂爾多斯冬季很長,每年從11月就開始停工,到來年3月份才開工,10月正是結算工資和建材款的日子,等著結款回傢的建築商和建材商於是就擠滿瞭地產老板的門口,鄂爾多斯的房地產行業率先入冬。

  據鄂爾多斯市政府的數據,截至2012年4月底,全市324個房地產續建項目,復工率不到四成。計劃新建的49個項目,隻有7個開工。全市房地產市場完成投資10.4億元,同比下降83.4%。鄂爾多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都僅有前年的一半左右。

  現在,整個鄂爾多斯就像是被按瞭暫停鍵,從高速運轉狀態突然陷入瞭停滯。最刺眼的便是那些高聳的建築塔吊,靜靜地矗立在未完工的高樓大廈旁邊,一動不動。如 果仔細觀察那些靜止的建築塔吊,會發現這裡的房地產開發處處是大手筆——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商業中心和寫字樓、超過20層的住宅樓隨處可見,上百萬平方米的大項目並不稀奇。

  除瞭建築工地,城市的變化還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一些並不顯眼的角落,比如餐飲。一位本地人稱,以前鄂爾多斯一日三餐在傢做飯的並不多,路邊的小餐館 總是爆滿,路上送外賣的電動車如過江之鯽,甚至有些大傢庭幹脆請個廚師去傢裡做飯。因為民間借貸極度發達,幾乎傢傢戶戶都放錢,再不濟的普通上班族也會有 十幾萬元高利貸放出去,按照一般的市場行情是3分利息,10萬塊錢一年的利息就有3.6萬元,“誰還去買菜做飯!”而現在,一切似乎重歸於零,90%以上的高利貸陷入癱瘓,昔日冷清的菜市場又恢復瞭熱鬧。三年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典當行招牌已經沒瞭蹤影。

  此外,支撐鄂爾多斯經濟的中流砥柱——煤礦也不樂觀。一位前幾年做煤炭貿易的當地老板稱,以往經常一堵就幾十 公裡的京藏高速和包茂高速,今年就沒聽說過堵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市場行情大跌,除瞭大型國有煤礦還在堅持外,鄂爾多斯眾多中小煤礦要麼停產要麼減產。一個未經證實的數字是,從去年底到現在,東勝區35傢煤企已經停產瞭17傢。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以前需要遞條子跑關系才能拿到的鐵路車皮指標,現在不稀罕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