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渤海灣再現油污 康菲漏油污染事件尾案叢生

渤海灣再現油污 康菲漏油污染事件尾案叢生

渤海灣再現油污 康菲漏油污染事件尾案叢生


  源自2011年的康菲漏油污染事件遠沒有平息。

  2013年4月12日至15日,包括央視在內的國內多傢媒體報道,山東長島縣砣磯島漁民在岸邊再次發現油污。此時,距離國傢海洋局2月16日公告同意康菲公司在渤海實施復采作業剛剛兩個月的時間。人們懷疑:是否是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復產的蓬萊19-3油田再次出現漏油。

  不僅如此,圍繞康菲石油的復產決定也疑雲叢叢,關註該案的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湯華東律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國傢海洋局核準康菲復產屬於重大行政許可行為,卻並沒有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康菲復產疑雲

  2013年2月16日國傢海洋局發佈公告稱,康菲中國已取得蓬萊19-3油田總體開發工程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核準文件。

  7天之後,2013年2月23日上午,國傢海洋局北海分局相關負責人和執法人員宣佈飛行巡查瞭已經恢復生產的19-3油田復產現場,發現各平臺均未發現溢油、漏油情況。

  然而,4月12日開始,多傢媒體開始報道渤海灣附近再現油污,這讓人們對康菲是否真正實現瞭復產條件產生瞭疑慮。

  早在今年2月份,以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湯華東律師為代表的律師界就開始質疑康菲復產的決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由於康菲復產屬於重大行政許可行為,應該公示,但律師並未能在可查詢的公開材料中查找到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核準文件,於是,湯華東等於2月27日向國傢海洋局提出瞭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

  4月12日下午,湯華東律師、孫鵬律師收到國傢海洋局4月10日簽發的政府信息公開答復書,在該答復書中,國傢海洋局對於核準文件未予公示的原因進行瞭解釋,提出我局雖於2013年1月22日印發《國傢海洋局關於加強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示工作的通知》,但蓬萊19-3油田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核準文件做出時該文件尚未出臺,當時並未執行公示程序。

  同時,該答復書也包含瞭一層更為重要的信息,即對於這一重大污染事件責任方的復采決定,環評核準中卻並未組織聽證。

  15日下午,國傢海洋局以傳真方式向湯華東律師發來本該與答復書一起隨文公開的《國傢海洋局關於蓬萊19-3油田開發生產整改及調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核準意見的批復》,該批復顯示,在(環評)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污染防治、風險防范及應急措施得到全面落實的前提下,同意核準該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漏油遺案

  事實上,2011年的污染事件處理並沒有完全結束。北京德衡律師集團事務所主任欒少湖就告訴記者,隨著漏油污染漂流,康菲漏油事故發生後,河北、遼寧、天津、山東等省水產養殖、漁業捕撈戶均受到瞭很大影響。

  更令人遺憾的是:渤海灣沿岸成百上千的漁民、養殖戶在索賠被中國法院拒之門外後,把求援之手伸向瞭大洋彼岸,把索賠的希望寄托在美國法官身上。

  然而,未完的民事索賠是康菲污染事件尾案中的一部分,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毛洪濤律師則表示,康菲漏油事件應該盡快啟動刑事追責機制。

  3月1日,毛洪濤律師及其同事徐紅亮律師向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提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康菲中國公司渤海漏油污染事件依法追究責任人刑事責任的律師建議書》,其中提到應當立即依法啟動追究施工方康菲公司相關人員刑事訴訟程序,啟動追究中海油總公司相關人員瀆職責任的刑事訴訟程序,啟動偵查環境保護部門相關責任人員瀆職責任的刑事訴訟程序,啟動偵查國傢海洋局及相關國傢審批、監管機關的相關國傢工作人員瀆職責任的刑事訴訟程序。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不過,在談到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同時,毛洪濤律師告訴記者,我國當前造成海洋污染的行政違法責任偏輕,最高處罰額隻有20萬元,對於擁有巨額利益的石油開發企業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起不到足夠的威懾作用,污染責任方對此往往是一種無所謂的心態。

  記者查詢《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法律責任部分,不少與環境污染有關的處罰額甚至在5萬元或2萬元以下,比如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不按照規定報告的,罰款額度在5萬元以下,這也就不難理解康菲漏油早期出現瞞報或遲報現象的原因。

  不僅如此,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與刑法缺少有效對接,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九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對造成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在刑法中卻找不到可對應的刑事責任條款。造成海洋重大環境污染,人們理所當然地會想到污染環境犯罪,然而你結合污染環境犯罪的法律條文看,康菲漏油事件卻並不符合此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毛洪濤告訴記者。

  的確,2011年我國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瞭污染環境犯罪,其定義是違反國傢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然而,康菲溢油屬於泄露,還很難認定其主觀排放的惡意。

  很多發達國傢,尤其是著意發展海洋版圖的國傢,對於海洋污染的行政和刑事責任要求都非常嚴厲,BP漏油,所有的處罰和賠償額加起來超過420億美元,而我國卻隻有100多億元人民幣,對生態的恢復可能都不夠。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