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董明珠諫言暗合總理發言 推動政府采購趨公平 |
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帶瞭三個議案,分別是:建立節能惠民工程長效機制、調整個稅促進社會公平擴大內需、發揮企業責任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此前,考慮到格力不久前遭遇的廢標案,很多人認為她或將針對政府采購趨於公平化提出建議。 這次不需要我提,很多人都會提,因為這並不是 格力電器獨有的遭遇,而且我也並不是為格力喊冤。董明珠說。 據《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消息稱,原告廣州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格力)委托代理人谷遼海律師透露,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瞭廣州格力的行政上訴狀,已於3月1日接到瞭開庭通知書,此起從區級升級到市級法院的訴訟案件將會在3月24日下午14:00開庭。 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格力總裁董明珠的作風一直以倔強著稱。曾經與傢電連鎖巨頭國美交惡乃至退出國美賣場的格力,一紙訴狀把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並抱定秋菊打官司的勁頭,開始瞭沒完沒瞭的拉鋸戰。 董明珠言辭犀利地指出:有人說格力跟政府叫板,格力肯定會輸,但我不相信。我一直都相信,廣州市財政局的做法是個人行為,不能代表政府,也沒有資格代表政府,但他們破壞瞭政府的形象。 價格比別人便宜400萬元,卻沒有中標。這是廣州格力狀告廣州市財政局的起因。 我是作為一個人大代表,而不是格力的總裁來談這件事情,因為整個事情處理過程中確實存在著缺陷。董明珠的基本觀點是:她並不是和政府叫板,而是要為政府討回損失,她覺得自己不是在打官司,而是在促進政府采購更加陽光。 要為國傢討回400萬 2008年,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組織的一次投標,廣州格力以1707萬元的出價成為中標候選供應商,但招標結果報價為2151萬元的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卻獲得此項目,兩者報價相差400多萬元,而最終價高者勝。 此後,格力向廣州市番禺區財政局投訴兩次均被駁回,理由是,采購人番禺中心醫院認為,格力空調的投標文件不符合招標文件中有星號標記的內容(一些具體的技術參數),即不應中標。 於是,廣州格力一紙訴狀,將維持番禺區財政局處理決定的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 在董明珠看來,格力的產品僅僅因為一個文字錯誤,沒有滿足招標的條件,但標書是已經審閱過的,如果是錯的,也是審閱者沒有仔細去進行研究。 廢標現象對每個經歷過招標的企業來說,都不會陌生。不過,廣州格力卻對此反應激烈。 廣州格力某負責人訴苦道,馳名中外的格力空調產品,竟然莫名其妙地敗給瞭報價比自己高出400多萬元的一傢代理商,為什麼該公司通過高價投標反而能夠輕而易舉地勝出呢? 廣州格力認為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招標違法,向番禺區財政局投訴。番禺區財政局答復稱,采購人番禺中心醫院認為,廣州格力招標文件中有星號標記的內容(一些具體的技術參數)不符合要求,不應中標。番禺區財政局據此作出政府采購投訴處理決定,駁回廣州格力的投訴請求。 廣州格力於是向廣州市財政局提起行政復議。廣州市財政局認為,廣州格力投標文件未能響應招標文件的實質條件和內容,屬於對招標文件的實質內容和條件不響應的無效投標行為,因此維持番禺區財政局的答復意見。 廣州格力卻認為,中標供應商的報價超過格力的報價達400多萬元,完全背離瞭《政府采購法》的立法宗旨,不符合法律對集中采購機構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根據我國《政府采購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集中采購機構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應當符合采購價格低於市場平均價格、采購效率更高、采購質量優良和服務良好的要求。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對於這些質疑,廣州市財政局未予正面回應。 兩次投訴失敗後,廣州格力決定打行政訴訟官司,於去年11月2日將處理二次投訴的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 谷遼海表示,現在政府采購陷入瞭一個怪圈,企業在競標中吃瞭虧,因為怕得罪政府,很少有人打官司;企業不打官司,相關的監察部門就無法充分重視,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沒能及時建立;監察部門不重視,那麼政府采購人的自由裁量權就得不到必要的限制,競標機制形同虛設,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在其中吃虧。如此循環下去,最吃虧的還是納稅人,但是廣大的納稅人對政府采購並不關心。所以,政府采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監管相對真空的地帶。 讓董明珠更加難以接受的是,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當事方覺得不滿意時應該一級級去申訴,但是,申訴瞭幾次以後,依然沒有得到公正的裁定,並在走程序的過程當中,對方已經自行安裝瞭中標產品,在格力走程序的過程中,這筆工程實際上已經是做不到瞭。 此外,董明珠公開表示,這次訴訟格力是要為國傢討回400萬元。因為,針對400多萬元的差價,後來得到的調查結論是,對方貴就貴在售後服務上,格力的報價是4萬元,而對方的3年維修費的報價是400萬元。400萬元的維修費意味著還可以再購15000平方米的冷凍設備。 也就是要用400萬元的價格支持現在1700萬的設備,25%的維修費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董明珠說,根據格力的質量,3年4萬元的維修費完全可以做到,超過我的價格可以說完全不合理。 民告官案陡生變局 作為中國傢電行業中首傢與政府部門對簿公堂的企業,廣州格力的起訴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12月31日下午,這起備受關註的格力廢標案在廣州天河區法院宣判,判決結果認為廣州格力告錯瞭人,即廣州市財政局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廣州天河區法院此次宣判隻是針對訴訟主體,對具體招標過程有無違法並沒有涉及。 天河區法院認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的規定,對於經過行政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復議機關為被告。本案中,處理二次投訴的廣州市財政局在復議決定中進一步明確,隻是對原決定認定事實方面所作的具體論述,沒有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所以,廣州市財政局並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廣1f6b州格力以廣州市財政局為適格被告提起本案訴訟,理由不成立,因此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對於天河區法院的判決,廣州格力法務部經理陳勇表示,法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不該告廣州市財政局,應該告番禺區財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則表示,尊重天河區法院的司法判決,並繼續依法履行與此案的相關職責。政府采購制度是一項正在完善中的制度,政府采購領域發生一些案例,以及由此引發的投訴、行政處理直至法律訴訟,其實都是對政府采購參與各方的法定救濟和保護渠道。番禺中心醫院空調采購項目及後續引發的行政復議、訴訟等情況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從這種意義上說,該起訴訟案件隻是他們的一種工作常態。 對於這樁“民告官”,格力的起訴動機也讓一些人感覺到“不純粹”。廣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稱,格力借此向政府施加壓力,再借媒體炒作,倒是省瞭幾百萬元廣告費。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民告官案陡生變局 作為中國傢電行業中首傢與政府部門對簿公堂的企業,廣州格力的起訴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12月31日下午,這起備受關註的格力廢標案在廣州天河區法院宣判,判決結果認為廣州格力告錯瞭人,即廣州市財政局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廣州天河區法院此次宣判隻是針對訴訟主體,對具體招標過程有無違法並沒有涉及。 天河區法院認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的規定,對於經過行政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以復議機關為被告。本案中,處理二次投訴的廣州市財政局在復議決定中進一步明確,隻是對原決定認定事實方面所作的具體論述,沒有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所以,廣州市財政局並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廣1f6b州格力以廣州市財政局為適格被告提起本案訴訟,理由不成立,因此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對於天河區法院的判決,廣州格力法務部經理陳勇表示,法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不該告廣州市財政局,應該告番禺區財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則表示,尊重天河區法院的司法判決,並繼續依法履行與此案的相關職責。政府采購制度是一項正在完善中的制度,政府采購領域發生一些案例,以及由此引發的投訴、行政處理直至法律訴訟,其實都是對政府采購參與各方的法定救濟和保護渠道。番禺中心醫院空調采購項目及後續引發的行政復議、訴訟等情況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從這種意義上說,該起訴訟案件隻是他們的一種工作常態。 對於這樁民告官,格力的起訴動機也讓一些人感覺到不純粹。廣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稱,格力借此向政府施加壓力,再借媒體炒作,倒是省瞭幾百萬元廣告費。 悲壯格力 在這起訴訟中,韌性極強的廣州格力對天河區法院的判決表示不服,在今年1月9日將行政上訴狀以快遞的方式寄給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廣州格力在上訴狀中表示,天河區人民法院行政裁定認定無論是認定事實還是適用法律,均有悖於法律規定。天河區法院並沒有掌握政府采購方面的專業知識,沒有區別清楚廣州市財政局的行政復議決定與番禺區財政局的投訴處理決定之間所存在的本質區別。 目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瞭廣州格力的行政上訴狀,谷遼海表示,行政復議決定與投訴處理決定,兩者所援引的規范性依據有著本質的區別。廣州市財政局的行政復議決定已經改變瞭番禺區財政局的投訴處理決定,被上訴人廣州市財政局就是本案的適格被告。 事實上,因為早在半年之前,中標的政府采購合同,已經由他人履行完畢。也就是說,廣州格力無論再怎樣告狀也不可能再重新拿回這單生意。 那麼為什麼格力公司還要這麼較真呢?廣州格力該負責人稱,廣州格力在長達一年多時間裡先後經過質疑程序、投訴程序、行政復議程序、再次行政投訴、再次行政復議等諸多艱難的救濟歷程,無非是要給自己討回一個公正客觀的說法,同時期望通過訴訟減少政府采購市場暗箱操作問題的發生。 谷遼海稱,盡管在本次政府招標采購中被拒之門外的隻有格力中央空調產品,但這場訴訟的背後實際上代表瞭中國千百萬供應商的合法利益。倘若這樣的行政訴訟不能受到司法機關的有效保護,則未來的政府采購市場會有更多的受傷供應商投訴無門。其現實的危害結果是,政府采購市場會有越來越多的不規范現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廣州市財政局法規稅政處副處長宋國寶回應道,格力是想通過告廣州財政局來炒作,目的就是想出名。不怕格力上訴,法院是公正的。在番禺中心醫院采購項目的投標中,廣州格力僅僅是第一中標候選人,並不是說最終就是中標人。番禺區財政局在專傢庫中隨機抽取7名專傢組成核實小組,經核實小組核實,認為格力的投標文件不滿足招標文件帶星號指標要求。格力產品從一開始就不符合招標要求,所以最終未能成為中標人。 敢於叫板廣州財政局的董明珠強調到,此次官司並不是單單站在格力自身的角度,而是出於一個公民的責任——廣州市財政局在沒有任何品牌議價的條件下多花瞭400多萬元,這是有違公允的。 希望推動政府采購更趨公平 在董明珠看來,正是因為政府采購負面的消息太多,否則,格力廢標案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震動,這是一種共鳴,雖然不是所有的都是那樣的,但這樣的事情,以後也許還可能發生。 我們希望通過申訴,得到公正的說法,或者能夠真的因為這件事推動我們政府采購以後的環境更加趨於公平化,這才是它真正的意義。董明珠說。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寬容的心態,同時也要有一個認真較勁的心態,誰傷害瞭國傢的利益,都是不應該允許發生的。董明珠說。 此外,針對之前格力所遭遇的一系列所謂負面炒作,董明珠亦明確提出其背後都是一傢公司在操縱,屬於行業間的不正當競爭。 這兩個事件都被認為是董明珠向兩個重要領域的潛規則發出瞭挑戰,一個是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政府采購領域,一個是激烈的傢電行業的競爭領域。 基於此,董明珠也被認為是正在逐步由一個明星企業傢向一個公共意見領袖轉型。而更多的明星企業傢在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之後,進而在更多的公共話題發出建設性的聲音,甚至成為公共意見領袖,是推動社會觀念進步的一種重要的正面力量,這在很多西方現代國傢莫不如是。(中國經營網綜合編輯 穆晴)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2014年3月17日星期一
倔強董明珠諫言暗合總理發言 推動政府采購趨公平_0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