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投行對A股後期走勢的看法出現較大分歧 |
23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滬指年線跌穿、2800點告破、指數創幾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24日,截止收盤滬指報2767.06點,跌幅0.27%,成交額899億。對於後市,市場出現兩極分歧:外資投行唱好A股,中資投行則傾向唱淡。 裡昂證券中國A股市場研究部主管嚴賢銘表示,目前A股估值已接近歷史低點,隨著通脹拐點逐漸到來,A股外部環境將逐步改善,裡昂堅信A股在未來9-12個月會呈上升趨勢,目前其估值已近歷史低點,上升空間很大,上證指數年底有望站上3800點。高盛資產管理董事長奧尼爾也認為,中國的通脹不會成為大問題,無需過分擔憂,通脹壓力下半年就會回落,屆時政府需要停止緊縮政策,中國股市也會迎來大幅反彈。高盛同時表示,由於中國股票相對低廉的估值水平以及強勁的盈利增長動力,我們對中期市場走勢保持積極觀點,並相信市場下滑風險相對有限。外資投行看好A股,主要是認為通脹會逐步降溫。不過近期通脹陰雲仍然未能消散,旱災更將影響農業收成。 相比外資的樂觀,不少中資投行則選擇保守。例如中金最近就將A股的看法,由中性樂觀降至中性,認為中國股市的市凈率,仍高於過去7年平均值的10%,認為大市尚未見底。中信證券則指出,要等到幹旱天氣改善、非食品價格漲幅放緩、石油價格保持穩定等現象出現,緊縮貨幣政策出現微調,才能確定大市已見底。二者判斷的不同,可能與外資機構沒有承受A股融資壓力有關,而中資投行一兩年來始終面對融資的壓力。 |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中外投行對A股後期走勢的看法出現較大分歧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