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星期三

基金業還“債” 百億俱樂部成員銳減

基金業還“債” 百億俱樂部成員銳減

基金業還“債” 百億俱樂部成員銳減


  曾幾何時,操盤百億軍團是一個基金經理的至高榮耀。這些身軀龐大的基金,猶如基金中的航母,進退之間,舉足輕重,它們的業績如何,亦堪稱基金公司的臉面。

  近日剛被提拔為廣發基金副總經理的易陽方,就曾經因為操盤廣發聚豐這隻超過三百億規模基金在2007年大放異彩,也奠定瞭他在廣發基金的地位。當時廣發聚豐占廣發基金公司總規模近1/3。

  不過,百億軍團正以可見的速度在公募基金界快速縮水。

  在公募基金整體份額和總規模持續縮水的大環境下,那些曾經一度規模高達400多億元、300多億元的基金或許終將成為傳說。

  百億軍團縮水,跌幅超過10%

  財匯金融分析平臺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超百億元的基金共計54隻,其中300億元之上的僅有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一隻,200億元之上的則有6隻。而在2010年年底,百億軍團還有62隻,其中200億元以上的則有9隻。目前嘉實滬深300雖仍勉強在300億元之上,但已縮水20億元。

  這意味著僅僅半年之間,就有8隻基金被清除出百億軍團,其中包括瞭大傢很熟悉的上投摩根內需、華夏成長混合、廣發小盤、景順長城精選以及交銀藍籌、華商策略、博時精選等。

  大多數百億基金的縮水幅度並不算小,跌幅多在10%以上。比如匯添富焦點成長從105億元跌至84億元,博時精選基金規模從去年年底的111億元跌至97億元、廣發小盤107億元跌至97億元,交銀藍籌則縮水14億元。

  回首2007年的輝煌,這一數字難免令人覺得慘淡。財匯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底,百億軍團成員高達116個,其中規模超400億元的就有3個,分別是中郵核心成長、諾安股票以及廣發聚豐,規模分別為482億元、414億元以及400億元。

  規模在300億元之上的則有10隻,一些今天看來比較潦倒的公司旗下當時也有百億規模的基金撐門面。比如股權混亂、管理層頻繁變更的益民基金旗下的益民創新優勢當時規模達到101億元,多年來發展始終不溫不火的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先行策略基金規模為110億元,東方基金旗下東方精選混合規模為112億元。如今,這些曾經的百億軍團成員已經在名單上消失不見,且規模均大幅度縮水。

  事實上,考慮到當時基金公司傢數不過50多傢,共計116隻的百億軍團意味著平均每傢公司就有2隻多,可謂一時盛景。

  到瞭2008年年底,因為金融危機的緣故,A股遭遇崩盤式暴跌,幾乎所有基金都面臨腰斬。但即便如此,當年仍有4隻基金規模超過300億元,不過都是貨幣基金,體現瞭資金的避險需求。而在號稱小牛市的2009年,雖然百億基金規模恢復到78隻,但是300億元級別的僅有嘉實滬深300和易方達價值成長。2010年年底,這一級別基金進一步縮水到僅有嘉實滬深300一隻,該狀況一直延續到今年上半年,且規模也隻是勉強站上300億元級別。

  規模大難挪騰,業績不給力

  百億軍團由於主要分佈在大基金公司,故一度是市場高度關註的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往往最能反映所在基金公司的主要觀點。

  但是自從2007年之後,由於市場要麼處於系統性風險之中,要麼處於震蕩市,尾大不掉的百億軍團的挪騰空間反而有限,總體上看未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亦成為它們被市場拋棄的重要原因。

  以廣發聚豐為例,2007年借助大牛市的機會,該基金表現不俗,凈值一度翻三倍,當年9月進行分拆,份額一舉達到近400億份,規模突破400億元,成為當時最大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但是當時恰值股市最高點,通過分拆買入的基民從此被套牢,而廣發聚豐的表現也江河日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2008年,廣發聚豐凈值暴跌55%,遠高於當時同類基金的平均跌幅,此後兩年,該基金業績也始終沒有起色,基本徘徊在同類基金的後1/2甚至倒數之列。

  記者瞭解到,作為一隻超級基金,廣發聚豐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配置策略,且主要集中在大盤藍籌股,一般持股周期較長,這意味著在最近兩年的震蕩市中,該基金幾乎毫無發揮餘地,其龐大的身軀也決定瞭其隻能做左側交易,追逐熱點,騰挪回旋的餘地很有限。易陽方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已經對行業配置比例有所放寬,在交易策略上也重點做瞭研究。試圖改變此前尾大不掉的弊端。

  3年半的時間,廣發聚豐份額從近400億份跌倒308億份,總規模則從400多億元跌倒243億元。

  在已經消失的百億軍團成員中,東方基金旗下的東方精選是較為典型的。在2007年年底,因為敢於重倉ST股,並且取得不俗收益的東方精選吸引瞭大批基民買入,規模突破百億元達到112億元,但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規模僅有58億元,縮水一半之多。

  東方精選是東方基金前副總付勇的成名之作,以熱衷於重倉ST股著名。他在2007年一戰成名,當年東方精選在偏股型基金中以169%的收益率排名第三。然而在2008年,由於高倉位運作和重倉S股,東方精選的業績淪為倒數;2009年,付勇再次一鳴驚人,東方精選實現瞭100.81%的凈值增長率,在偏股型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三。但是2010年,隨著付勇出走長信基金,該基金再度淪陷,下跌0.99%,排在同類基金的倒數之列。

  對於業績不給力,基民們選擇瞭用腳投票。2007年,該基金份額高達91億份,而在2011年中,其份額僅有55億份。這意味著,將近一半的基民拋棄瞭東方精選。

  這並非個例。業績不給力是百億軍團不斷淪陷的重要原因。記者發現,在黯然退出百億軍團的基金名單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業績下滑所致。而業績下滑的原因則非常復雜,既有規模太大難以掌控的,也有公司對當時市場風格整體判斷錯誤的,比如前明星基金經理李旭利曾管理過的交銀藍籌,業績始終沒有明顯起色;更有因公司股東和管理層動蕩導致的,比如益民基金和東方基金。

  套牢投資者,百億贖回不鮮見

  考察最近幾年的基金市場總份額和總規模變化可知,百億軍團如今的尷尬也是整個基金行業都在遭遇規模瓶頸的必然表現。

  根據基金二季度報,今年上半年整個基金行業總份額繼續呈現凈贖回狀態,共遭遇508.73億份凈贖回,全行業總份額降至22380.99 億份,較二季度初,基金凈贖回比例約為2.22%。

  其中,部分基金公司遭遇贖回數額較大。Wind數據統計,共有3傢基金公司遭遇100億份以上的凈贖回,博時、嘉實、銀華分別遭遇146億份、103億份、120億份的贖回。不過根據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總規模看,這一數字所占比例並不算太高。

  相反,海富通基金、華安基金今年以來總贖回份額雖然分別為90.34億份、91.53億份、90.77億份,但是相比較這兩傢公司的總規模而言,前者為457億份,後者為797億份,占比就大不一樣。

  而事實上,新基金的數量一直在創新高,今年僅二季度就有60多隻基金發行,募集規模超過千億份,但是和贖回相比,始終不能挽救持續下跌的總份額和規模。

  現在基金業到瞭還債的時候,2007年發得太快,也套住瞭眾多的投資者。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表示,最近幾年都將是基金業的反思期和轉型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