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幫忙 銀行系基金逞強 |
熊市基金發行誰最牛?銀行系基金弱市逞強已然成為一條規律。 三季度發行的新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僅7.70億元,創新歷史新低。但銀行系基金卻憑借著渠道優勢,屢屢突破10億元門檻。其中,背靠大股東民生銀行,民生加銀10月18日發售的民生加銀景氣行業基金,四天時間賣出2億多元。成為最新一匹黑馬。 不過,黑馬究竟能跑多遠,還有待觀察。渠道的傾斜和影響力,隻能支撐短暫的規模膨脹。基金的持續規模,最終取決於投資業績。一位長期關註民生加銀基金的基金研究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依托大股東的扶持,民生加銀景氣行業的首募規模將會很亮眼。但若未來業績不理想,規模還是會快速流失,首發規模將成為浮雲。 新基金四天賣2億 雖然身為銀行系基金,但民生加銀過往的銷售情況卻並未顯示出大樹底下好乘涼。 成立於2008年11月的民生加銀,股東方為民生銀行、加拿大皇傢銀行和三峽財務,分別持股60%、30%和10%。但身為第一大股東的民生銀行,在其基金銷售方面一直沒有使太大力氣。 比如,民生加銀於2009年發行的民生加銀品牌藍籌和增強收益兩隻基金,首募規模分別僅27.19億份和15.90億份,2010年發行的兩隻基金民生加銀精選和穩健成長,則分別隻募得24.75億份和7.76億份,而2009年、2010年基金平均首募規模分別為31.89億元和21.30億元,與之相比,民生加銀的發行成績並不突出。民生加銀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民生銀行並沒有像其他銀行系基金公司的股東一樣對子公司銷售的基金格外照顧。 這或與前任董事長楊東在民生銀行系統內話語權不夠有關。公開資料顯示,楊東在就任民生加銀董事長前,曾歷任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杭州分行行長和深圳分行行長,並未有在總行工作的經歷。而8月份新上任的董事長萬青元來自民生銀行總行,並仍兼任民生銀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萬青元董事長在民生加銀基金和民生銀行兩邊都兼職,能夠在大股東面前說上話,這對民生加銀的渠道銷售將帶來很大的變化。前述內部人士認為,現任董事長的工作安排,將改變此前銀行系背景的民生加銀基金銀行渠道不給力的局面。 據一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的客戶經理透露,該行下發瞭一份內部認購民生加銀景氣行業基金的倡議書。在這份倡議書裡,建議民生銀行員工按級別認購民生加銀景氣行業基金,認購額從5000元到8萬元不等。倡議書提到,作為母公司員工,我們有義務在民生加銀困難的時期全力護航,保護其渡過當前難關,為民生集團整體利益做出貢獻。截至10月26日,民生銀行上海分行銷售已經破億元。 據瞭解,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將此次民生加銀新基發行定性為政治意義大於業績考核,要求各機構必須完成總行下達任務。而在高層指引下,民生內部也對此做出部署。上述客戶經理透露,對於單筆基金銷售超過500萬的機構(支行),在11~12月月末考核時核增銷售機構雙倍存款日均數和月末餘額。 來自大股東的給力支持,也讓萬青元底氣十足。近日,萬青元在微博上宣稱關於民生加銀景氣行業基金發售量有獎競猜:拿出10000元作為獎勵,其中5000元獎勵競猜數字最接近11月18日公告者。 除瞭新基金銷售的變化,民生加銀近期的新變化是將核心的投研和市場部門北遷。 今年以來,民生加銀上至總經理下至普通員工,原班人馬大部分已經撤離。萬青元上任後,到處“招兵買馬”:中銀基金投研原領軍人物俞岱曦擔任公司總經理、平安資管股票投資部原總監吳建飛出任投資總監。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業績重於渠道首發優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有瞭大股東的鼎力支持,民生加銀景氣行業首募應該能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當這隻基金開放申贖之後,究竟還能留住多大規模的資金,還有待打一個問號。 命令下的強度越大,渠道的力量越強,基金的首募規模會更大一些。但渠道的優勢隻是暫時的,基金的持續規模,最終還要看投研實力和業績。前述深圳一位熟悉民生加銀基金的基金研究員認為,在當前的弱市環境下,渠道的力量遠遠比不上投資者對收益的追求。 在這位研究員看來,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銀行系基金所擁有的渠道優勢各不相同。在牛市氛圍下,每隻基金都在賺錢,渠道強勢,就意味著規模持續上升。但在弱市環境中,擁有渠道,隻意味著在新基金發行時能得到適當傾斜和照顧,但基金的最終規模還在於產品能否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即公司的投研團隊。 然而,在投研團隊這一點上,民生加銀基金還面臨考驗。 公司的投研團隊變化很快,沒有沉淀下來。前述研究員舉例,自民生加銀成立後,旗下基金多次更換基金經理,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最長年限才兩年多,團隊穩定性比較差。而這也直接導致業績的波動,民生加銀旗下三隻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凈值跌幅在20%左右,排在市場同類基金靠後的位置。 民生加銀近期的招聘通知,也從另外一個側面顯示其在投研團隊方面的短板。民生加銀公司網站顯示,目前公司需要招聘的人員,包括主管市場團隊和投研團隊的副總裁各1名,市場總監和渠道總監各1名,投資部總監、研究部總監和交易總監各1名等,似乎公司目前的各個主要部門都缺總監級人才。 公司北遷,顯示瞭股東積極引進人才,把業績、規模做好的意圖。但團隊成員的到崗、磨合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估計要等到半年後,才能看到公司業績的改變。前述民生加銀內部人士看好公司內部的改革,但其亦表示過程會比較漫長。 而俞岱曦+吳劍飛這兩位曾經的一線老兵並肩作戰是否能夠取得1+1>2的效果,一位基金研究人士也對記者表達瞭擔憂。無論是俞岱曦還是吳劍飛,其在單獨管理基金期間,所轄基金並無晨星四星、五星評級,目前擔綱民生加銀景氣行業基金經理的樂瑞祺和蔡鋒亮經歷也還較淺。揮師北上的民生加銀勢必需要時間來熨平管理層‘折戟’的陣痛。 民生加銀投研團隊的短板,讓業內人士對其開放申贖後的規模不抱信心。另外一方面,今年以來,次新基金規模的急劇縮水,則進一步加深瞭這一預期。 近期公佈的基金三季報顯示,119隻今年成立的新基金三季度份額平均縮水超過18%,遠高於所有基金平均1.24%的凈贖回比例。其中,有33隻新基金三季度凈贖回比例超過30%,有12隻基金份額被腰斬。例如,中銀轉債增強、金鷹中證技術領先指數、南方中證50債券指數三季度的凈贖回比例分別高達75.12%、70.9%、68.51%。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4年1月22日星期三
大股東幫忙 銀行系基金逞強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