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當國產電影面對“風險棋盤”

當國產電影面對“風險棋盤”

當國產電影面對“風險棋盤”


  夏天是一個充滿著裸露和欲望的季節。

  儼然成為變錢金剛的《變形金剛2》在國內卷走破4億元票房,一舉打破11年前《泰坦尼克號》花費瞭4個月才獲得的3.6億元票房。但事實上,創造這個紀錄《變形金剛2》在中國市場隻用瞭20天。

  8月,集體延後放映的國產電影註定自相殘殺。票房仍有待觀察,但這並不妨礙各方對中國電影市場的看好。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1到6月國內電影市場票房比2008年同期增長瞭40%。但另一方面,中國電影過小的產業規模,仍無法承擔甚至拉動票房的現狀,使得中國電影市場仍是一盤風險棋。

風險棋盤

  此時恰是國產電影的機會。金融風暴後,美國和歐洲傳統的電影融資渠道正在萎縮,導致好萊塢以及他們的歐洲同行必須‘向外看’。這是我們的機會。易凱資本CEO王冉認為。

  事實上,經濟危機使得很多行業不景氣,社會上的一些遊資開始進入電影行業。這大大刺激瞭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華誼兄弟、保利博納等民營公司2009年紛紛獲得資本青睞。

  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AI)對保利博納的註資是其中一筆。來自董事總經理龔挺的判斷是: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首先來自於電影院的增加,這客觀上為更多影片的上映和電影票房增長提供瞭物理基礎。另一方面電影大娛樂概念被更多年輕人喜歡接受。王冉認為,中國電影產業有更好的機會和條件打擊盜版,確立有可能形成規模收入的正版商業模式。這個前景是資本看好中國電影產業最重要的原因。

  但機遇與風險並存。中國內地電影票房2008年隻有43億元人民幣。即使2009年突破50億元,仍舊屬於較小的產業規模。另一方面,電影市場卻屬於高風險行業。

  2008年中國國產影片共計406部,如果每部影片平均按3000萬元的投資計算,共計需要121億8000萬元,但是結果卻僅拿回43億元的票房,僅占總投入的1/3。樂施鎮偉影視制作公司總經理卓順國表示,電影界人基本的一個共識,拍瞭100部影片,大約就有70部影片左右就要賠錢,或者不賺錢。

  電影投資是很難說的,現在在美國投資電影都是一投投一堆。制作人江志強認為。這部影片行,下部未必行。這使得任何人都不敢輕言判斷票房。在國際上,電影投資希望達到的投資回報率是35%。但是在國內這個數字還屬於望塵莫及的范圍。華誼兄弟總裁王中軍認為,如果隻拍一部戲話,這麼高的回報率不可能,投幾十部電影可能有30%的回報。

  電影的贏利是一個相當難操控的過程,如果看不到賺錢的前景,風投不會把錢投進來。

  紅杉資本創始人兼執行合作人張帆認為,文化創造需要時間,企業在產業鏈上的突破、在銷售模式、終端、院線、基礎設施建造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便藝術上走對路瞭,但是終端上不完善也不一定能創造很高的利潤。中國不太可能在兩三年之內達到像美國那樣八大寡頭影視公司的架構,中國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非誠勿擾》6000萬元投資拿回3.6億元票房。龔挺說,關鍵是要有好的片子。畢竟中國電影上行的趨勢已毋庸置疑。

穩妥佈局

  如果給你3個億,你是投一部《黃金甲》,還是投給20部影片要發行權?對保利博納進行考察時,投資人問保利博納總經理於冬。

  這需要仔細思量。“在內地,即使是最成功的制片公司,一年投資電影的數量僅在3部左右,其中大片僅1~2部,市場的不確定性相當高。而電影發行,往往是20%的影片獲得80%的收入,隻要每年發行影片的數量足夠、層次豐富,發行業務的風險遠遠低於制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在電影產業鏈條上,要想賺錢就要參與投資。保利博納的於冬選擇瞭一個穩妥的發展方向。他用10年時間精心於發行。於冬心裡很清楚,中國的電影能賺錢的並不多。龔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公司一般來說會在很早期就偏向於制作,但是保利博納在發行上已經有10年的功力,這個是不容易的。

  同樣是民營企業的華誼兄弟也在尋求穩妥。華誼兄弟一年投資的電影最多也隻是四五部。而如《李米的猜想》等電影隻是抱著讓年輕人試手的態度。

  於冬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上遊電影制作環節缺乏精品。

  當下,隨著資本不斷進入電影產業。加強上遊電影制作和增加下遊屏幕數是保利博納等電影公司的佈局。單單隻是發行或者賣片不能賺很多的錢。一定要向制片方向發展才能夠賺更多的錢。這是投資方對於冬的要求。2009年,於冬和香港影人共同成立瞭自己的夢工場——人人電影公司。

  目前,中國電影的分賬比例基本上是:片方和發行方拿國產片總票房的43%,院線和影院拿其餘的57%。商業因素促使電影公司的發展必須拓展其上下遊產業鏈條。其中,電影院線的分紅比例似乎更能說服投資方。從2002年,中國電影院的數量增長瞭200%。

  萬達地產影院捆綁的模式大傢都看懂瞭,但是投資人又進不去萬達,所以保利博納做影院投資還是很有說服力的。於冬的目標是在未來3年做30傢到50傢影院。

導演馮小剛認為,銀幕數的增加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國內4000元銀幕就能收入5000萬美元票房,銀幕數量翻倍就是1億元,最終銀幕發展到三四萬元才合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