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星期一

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還須配套衍生品交易

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還須配套衍生品交易

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還須配套衍生品交易


  人民幣的定價權不僅在於現貨利率和匯率,更主要的還在於預期,而這正是期貨、期權和遠期結合而成的人民幣衍生產品。7月11日,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集團宣佈推出全新的人民幣計價外匯期貨合約。這些期貨產品遵守場外市場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的規范,同時可降低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的對手風險。這些將在CME掛牌上市並受其規則與規章條例制約的新貨幣產品,將於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在CME國際貨幣市場(IMM)開始掛牌交易,並於2011年9月交割。

  CME集團外匯產品董事總經理羅傑·盧瑟福(ROGERRUTHERFORD)指出:鑒於人民幣朝著可自由兌換的方向發展,而且人民幣在香港的離岸交易量也越來越大,CME集團開發瞭這些創新化的新人民幣期貨合約。我們此次所推出的新人民幣合約產品與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密切相關,彰顯CME集團對於全球客戶的一貫承諾。我們相信此次新合約產品將延續我們在其他新興市場相似產品的成功,例如我們的俄羅斯盧佈和巴西雷亞爾相關產品今年迄今的增長率分別達到瞭350%和450%。

  據悉,CME的國際貨幣市場(IMM)主導瞭LIBOR的利率形成,並由此決定瞭全球主要貨幣的價格,此番欲圖人民幣定價權野心昭昭。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具有與大陸管制完全不同的是金融衍生品發展的政策和國際化人才環境,應當在擴大現有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的基礎上,利用離岸人民幣現貨中心的優勢,大力開發並鼓勵人民幣衍生產品交易,實現人民幣現貨和衍生品定價權的完美結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