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汽車產業向死而生

汽車產業向死而生

汽車產業向死而生


  從日本宮城縣仙臺市沿海岸線前往女川的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垃圾廢墟,到處彌漫著濃烈的灰塵和刺鼻的氣味,依舊是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而進入重災區石卷之後,層層疊疊的汽車屍體更是看不到盡頭。

  一年前,地震、海嘯、核輻射三重災難重創瞭包括宮城縣在內的日本東北地區。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眾多汽車廠和零部件工廠也未能幸免,驕傲的日本汽車業可謂經歷瞭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

  如今,廢墟猶存,繁華落盡,日本汽車業能夠重圖霸業嗎?

  末日危機

  你經過這裡是偶然吧,是命運吧,這種事……——《入殮師》

  年輕人主要在附近的豐田工廠工作,路程還比較遠,但是有工作總是幸福的事情。75歲的今泉千代克僥幸躲過一劫,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卷走瞭他熟識的不少人。

  女川港是日本大地震中傷亡極為慘重的港口,當時此地海嘯引起的巨浪曾高達15米(也有說法是高達30米)。現在已經恢復平靜的港口旁,依然有不少尚未處理的海嘯遺跡,四層高的鋼筋大樓也被強大的海嘯連根拔起。能夠生存下來,被今泉千代克視為是一種幸運。

  實際上,日本東北地區正是日本太平洋的帶狀工業區,此前已經形成瞭汽車制造業和電子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今泉千代克所在的宮城縣也是豐田汽車的第三大生產基地,而在宮城縣周邊則佈局有日產和本田的生產基地。盡管這些車企在東北地區建廠時均加強瞭抗震措施,但是頻頻經歷地震危險的日本車企這一次並沒有預想到隨後的連鎖反應。

  近年來,日產汽車投入瞭數百億日元加強抗震措施,但依然難以抵抗高達十米以上的海嘯帶來的毀滅性打擊。2012年2月23日,日產汽車常務執行董事川口均在回憶地震處理時如是反省。而恰恰正是地震引發的海嘯,直接沖毀瞭日產汽車、豐田汽車等停在港口的新車。

  威力巨大的海嘯,最終還將福島核電站毀滅,引發瞭核危機。一連串的災難打擊之後,豐田、日產、本田等大多數日本車企的供應鏈也遭遇瞭空前的危機。位於福島縣的瑞薩電子因為地震和海嘯以及核電站泄漏的影響而停產,這傢產品70%供應日本車企的全球微控制器巨頭最終導致瞭全球汽車供應鏈危機。

  而在直接經濟損失和供應鏈斷裂的影響下,日本車企的損失驚人。《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日本采訪期間獨傢獲悉瞭日本三傢主要車企的損失情況:日產汽車損失600億日元,豐田汽車損失1000億日元,本田汽車損失737億日元,三傢車企的損失共計超過瞭2300億日元。

  除地震影響外,2011年10月泰國洪水再度打擊日系車企。日本主要三傢車企豐田、本田和日產2011年至2012財年的業績都受到瞭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此前公佈的2011至2012財年業績預期,日產汽車凈利潤將會達到2900億日元,略低於2010至2011財年的凈利潤(3192億日元);本田汽車則從2010至2011財年的凈利潤5340億日元猛降到2011至2012財年的2150億日元;豐田汽車則從2010至2011財年的凈利潤4082億日元下降到2000億日元。

  內憂外患

  現實是嚴峻的。不,我再早點發現自己才能的極限就好瞭。——《入殮師》

  面對無人光顧的店面,豐田石卷4S店店長安部正志顯得有些迷茫。地震和海嘯將石卷市港口夷為平地,眾多的傢庭失去瞭汽車。在震後的幾個月時間裡,購車的需求其實極為旺盛,甚至安部正志組織來的30輛二手車在一天內就售罄。然而,日本人口的減少,以及海嘯後購買力的下降成為安部正志擔憂的事情。在他所在的店裡,售賣手機也成為瞭一種無可奈何的新開辟業務。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日前,根據日本厚生省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日本人口同比減少瞭20.4萬人,減少幅度為過去最大,出生人數連續5年低於死亡人數。出生率過低,人口減少的直接後果則是日本消費更加難以啟動。安部正志所擔憂的汽車消費停滯狀態已經在發生。

  瑞穗證券高級經濟學傢飯塚尚己表示:民間消費‘已死’。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豐田、日產、本田等汽車公司高層亦對日本本土市場的未來表達瞭一定的擔憂。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日產汽車在日本國內銷售為44.58萬輛,同比下跌10.7%;本田汽車國內銷售也從2010年的64.7萬輛下降到2011年的50.3萬輛。

  實際上,災難的影響也讓日本人的汽車消費觀念發生瞭變化。一位日本汽車經銷商表示,地震之後,不少年輕人不願意買車,即使買也是考慮省油的車,而在受災地區由於很多傢庭失去瞭財產,購買力也在減弱。事實上,記者在日本采訪期間,各大汽車廠商在報刊以及門店裡主打省油的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

  然而,內憂之外,日元升值也持續對日本汽車業產生負面影響。2011年10月,美元/日元一度達到75.32日元的歷史高位。日元升值一元,本田就將損失150億日元。本田汽車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而據本田汽車近日公佈的財報顯示,與上一財年的匯率相比,日元已經從1美元兌換87日元上升到1美元兌換78日元,上漲瞭9日元。

  事實上,近年來日元升值的勢頭不減,讓日本汽車業人士憂心忡忡。早在2011年11月29日,日產汽車CEO戈恩就曾宣稱,汽車行業的最大威脅並非來自於自然災害,而在於日元升值對汽車業供應鏈造成的負面影響,後者將直接降低車企競爭力。戈恩還強烈建議日本政府效仿瑞士政府,出臺政策調整貨幣匯率以避免日元的進一步貶值,增強出口優勢。

  然而,要改變日元處於高位的態勢並不容易,日本汽車業還將持續籠罩在日元升值的陰影中。

  難拾輝煌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入殮師》

  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到日本來。導遊二宮梓的眼神中透露著些許憂慮,她最近去瞭幾次位於宮城縣的松島地區。她說:現在遊客到日本東北地區的很少,連稱為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也很少有遊客過來。其實,美麗的松島並沒有遭遇海嘯的直接襲擊,然而東松島市卻是此次地震海嘯死傷慘重的地區,這也恰恰是安部正志的傢鄉。生和死,或許就在那一線之間。

  其實,不僅僅是二宮梓和她的導遊夥伴們期待著中國的遊客來改變慘淡的生活。對於遭遇瞭空前創傷的日本汽車企業而言,中國也許是未來改變命運的最重要市場。無一例外,豐田、日產、本田等高層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均表達瞭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並計劃通過加大新車投放、擴充產能等形式來拓展中國市場。本田中國擬定瞭超過70萬輛的中國銷售目標,日產劍指135萬輛目標,豐田則定為100萬輛。

  然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通用、大眾等車企已經趁著日本車企遭遇重大災難之時,在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展開瞭更為激烈的攻勢。大眾實施的華南戰略直接針對日系,並在凌厲的攻勢下搶奪瞭一定的份額。根據中汽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轎車市場份額中德系份額同比增加1.91%,日系同比下降1.13%,一升一降已見中國市場競爭之激烈。

  2012年新春伊始,勢頭較猛的日產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也出現瞭下滑。2012年1月,日產銷量在全球范圍內同比保持瞭6%左右的增幅,達到38萬輛,但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產銷量卻出現瞭兩位數的同比下滑,跌到10萬輛以下,其中產量更是跌落三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與此同時,對於如何保持在本土的市場,日本三大車企的態度也有些許不同。本田汽車強調,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日本本土的產能不會轉移,日本本土產量要維持在100萬輛左右,這樣才能夠給日本本土員工提供工作機會。然而,本田汽車2011年在日本本土的銷量僅有70萬輛,要想維持100萬的產量並不容易。

  豐田和日產對於日本本土的產量目標鎖定在300萬臺和100萬臺,其還表示,對於日本本土不會再有什麼大的投入。業內人士也認為,高昂的生產成本和日本內需不足,出口又受到日元升值的壓力下,日系車企應采取更靈活的本土產銷策略更為妥當。

  此外,日本車企在地震中暴露出的供應鏈問題也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目前,日本車企在震後開始梳理供應鏈體系問題,期望通過進一步掌握零部件供應商的情況,進而分散風險。一連串的打擊之下,日系車企何時能夠調整好供應鏈體系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奧斯卡獲獎影片《入殮師》裡說,我打算迎來最大的轉折點,賣掉大提琴,看上去不可思議,但是卻讓我輕松瞭,我以前堅定不移的夢想,或許並不是夢想。日系車企在經歷日本大地震之後,或許需要更深切的改變。如同鳳凰涅盤,向死而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