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反對延遲退休 稱70%中國人工作不到65歲 |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媒體此前報道,來自社科院、人大、清華、武大等院校的多個專傢團隊參與制定瞭多套改革備選方案,並要求在7月底提交有關部門討論。 其中,8月12日,清華大學提出的養老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的目標。 清華大學提出的方案中認為,根據精算原理,在平均壽命75歲的條件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應為60歲,約在2030年中國人均壽命可能達到80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為65歲。目前我國男性職工60歲退休,女性職工50歲退休,艱苦崗位45歲退休,提高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勢在必行。 具體計劃和實施步驟如下:第一,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2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第二,從2020年開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和居民推遲6個月領取養老金,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男性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艱苦崗位的男女職工可以提前10年領取養老金。總之,從2015年開始,到2030年之前完成這項工作。 不過,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清華大學的養老方案遭反對。社科院學者稱,反對延遲退休年齡最基本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人,無論男女,70%都不可能工作到65歲。一般而言,女的到40歲,男的到50歲,就會進入就業困難期。二是今後對於中國,壓力最大的是就業問題,如果大齡勞動力不退出勞動力市場,青年人就業就會受到影響。 此外,該學者還對“清華方案”中一些作為政策方案設計支撐的數據提出一些質疑: 其一,“清華方案”有個沒有明說的假設,就是領取養老金的年限不能超過15年。方案中的表述:“根據精算原理,在平均壽命75歲的條件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應為60歲,約在2030年中國人均壽命可能達到80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為65歲。”這個“精算原理”恐怕是研究者自己假設的一個條件吧?究竟有什麼根據? 其二,“清華方案”中提出,“約在2030年中國人均壽命可能達到80歲”,有什麼根據?國傢統計局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4.83歲,到2030年還有17年,每3~4年人均預期壽命就可以長一歲?人均預期壽命其實越是接近峰值提高越慢。從2011年的統計數據看,80歲差不多是目前發達國傢人均預期壽命的均值,但美國目前隻有78.37歲,韓國隻有79.05歲;同時,男性要比女性低5~7歲,也就是說,平均在73~75歲左右。 其三,“清華方案”提出: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一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兩年。也許設計者沒有考慮到這裡有一個歷史的“糾結”。1965年出生的女性,2005年時正值40歲;1960年出生的男性,2005年時正好45歲,他們都趕上瞭“轉制並軌”的末班車。本來苦挨10~15年可以拿到退休金,如果又要推遲一年,同時還要再繳社會保險費,想過他們的感受嗎? |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學者反對延遲退休 稱70%中國人工作不到65歲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