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面臨“考題加碼” |
上任半年的深圳代市長王榮即將面臨年終考。 走在十字路口的深圳市,目前已啟動編寫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除瞭要準備給人大代表審查之外,如今還多瞭一群不在法定范圍內卻異常重要的群體——網民。自2009年6月18日上任,王榮一路頂著公眾灼熱的目光,走過瞭履新以來的半年,在接近2009年年終的時候,深圳經濟特區延伸方案終於由廣東省政府上報至國務院。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此前根據國務院對深圳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批復,已經提出十年之久的深圳經濟特區擴區內容,將由深圳單獨提出方案上報國務院。 但擴區畢竟隻是一個政策載體,真正考驗王榮的,除瞭歲末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多還是將深圳引向何方的問題。 尖銳的網絡問政 身在廣州市海珠區的廣東商學院青年教師姚華松,未曾想過能與遠在數百裡之外的深圳市代市長進行一場不曾見面的深度對話。 2009年12月1日,一條題為我們一起當市長的帖子在深圳新聞網、奧一網醒目貼出,發帖人即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長王榮。帖子中提出,希望網民為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以及深圳未來5年發展建言獻策。 這是深圳第一位直接參與網絡問政的市長。該帖一經發出,迅速走紅,半個月的時間裡,已吸引十幾萬人次的點擊,回帖2000多條。 這種意在征詢民意的行為,卻引來瞭更多的民間問政觀察員的質疑。12月8日,《南方都市報》轉載發表瞭姚華松博客上的《六問王榮代市長》一文,該文開門見山地提出深圳是誰的?深圳在哪裡?什麼是深圳城市發展觀?如何管理好深圳?等一系列問題,這篇文章還被新浪轉載。 (這些問題)很難回答,或許無需回答,但是對於他們的工作方式、方法有警示作用。姚華松說,這六點算是對深圳發展的幾點愚見。 比姚華松言詞更加激烈的問政亦不乏其人,廣東知名民間智囊團人士金心異發表瞭《沙一村揭開深圳城中村黑幕》,這樣的問政帖直指基層官員貪污腐敗,也將積累多年未能解決的城中村亂象撥弄出來,擺在王榮面前。 在奧一網上的問政平臺上,深圳代市長王榮在全省政府機構關註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五,這背後是網民的3528個提問,值得一提的是,對比其他數位早已記錄在案的機構,針對王榮的這麼多提問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積累下來的。 更有甚者,質疑王榮在深圳的執政地位的帖子亦在網上流傳,一篇署名為金世遺的《深圳市長王榮被架空?》不僅上瞭人民網強國論壇,還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被設置成搜索常用關鍵詞。 港珠澳大橋格局下挑戰升級 新任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親民,自汪洋提出網絡問政後,其實大傢的熱情不是很高漲,王榮利用這一點,其實也是聰明的一招。姚華松對王榮近期頻繁在網絡上問政作上述解讀。 也有人認為,網上問政及親民之舉,是面臨諸多執政挑戰下的紓壓之計,而壓力,就來自於深圳的城市區域地位受到動搖。近期的一個事件便是港珠澳大橋的開工,這座橋的設計方案與各方博弈,歷經近20年,終於在2009年12月15日成為鐵案。 網民“深圳河邊”在《港珠澳大橋為瞭香港犧牲瞭深圳?》一帖中問政王榮及省交通廳,帖子中稱,港珠澳大橋最開始叫深港珠澳大橋,也就是說按照廣東省這邊的想法,這座大橋是一座雙Y架構,一頭連著香港、深圳,另一頭連著澳門、珠海。然而最終這座大橋的興建卻是單Y架構,拋棄瞭連接深圳市的想法。意味著香港特區在這座大橋上的博弈以完勝告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港珠澳大橋解決瞭香港想解決的問題,而沒有解決深圳的問題,這座橋其實是一座‘政策橋’,背後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潘敘迭表示,一國兩制的區域分佈,導致瞭這種利益博弈格局,香港有意隔離深圳,也是不想讓深圳話語權太大。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合作向來是互相博弈的。 港珠澳大橋刺痛瞭許多深圳人的神經。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民間對深圳被邊緣化的呼聲日益走強,問題由來已久,民間對政府如何在發展模式上破題充滿期待,這種壓力同樣加碼在這位受任於特殊之時的新官身上。 深圳出路在哪裡? 事實上,王榮在上任伊始,就迅速進入瞭角色。2009年8月18日,王榮隨同廣東訪問團參加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這已是他第二次出訪香港。議事內容便是深港的最新項目——推動深港在前海共建現代服務業示范區。 2009年11月30日,王榮率領政府代表團出訪香港,與港府簽訂關於教育、文化、旅遊、醫療、深港創新圈、檢驗檢疫等七項合作協議。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認為:要說政績,目前深圳所施行的行政三分,取消區級政府改革,落實機構精簡措施等等,這些更多還是歷任者發起推動的,不能主要算在王榮市長頭上。港珠澳大橋的方案是很早就定下的,與王榮並無關系。但是這些情況給他留下瞭巨大挑戰。因此執政機遇和挑戰同樣顯而易見。 不過,如果要防止深圳被邊緣化,仍然可以有所作為。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醞釀已久的深中通道,現在是提上議程的時機,有望實現深圳與珠江西岸進行產業對接和投資對接,為當地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支持。 林江認為,深圳除瞭要對接珠西外,還應該考慮加強深莞惠合作,將視角轉移到對內的產業對接。 看得出,王榮是想盯緊深港合作,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對於深圳來說,應該明確其服務業的定位,這是深圳的優勢。而服務業則應該依托珠三角特別是東莞、惠州等地的制造業。 上述觀點在網上問政平臺上也能找到類似觀點。不過,新年即將到來,王榮顯然避開瞭自作主張的決策方式,將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推給瞭廣大網民。2009年12月起,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在網上發佈王榮的征詢帖,已然顯示出其執政的智慧。 郭榮村對本文亦有貢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深圳模式面臨“考題加碼”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