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差價門”投訴驟增 蘋果經銷商虧損上億元 |
蘋果差價門的邏輯辨認—— -事件回放 直營店經銷商區別對待 蘋果經銷商虧損上億元 3月3日,蘋果宣佈第一代iPad降價1100元;3月4日,兩周內購買一代iPad的消費者可以返還差價的消息傳開。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由此第一次知道瞭蘋果還有價格保護策略:如果自你收到貨物之日起14個日歷日內,蘋果降低你購買的任何產品(促銷/特定/折扣/翻修產品除外)的價格,可以要求退還或貸記對你收取的價格與目前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但這引發瞭另外一個矛盾:蘋果在華的價格保護僅限於蘋果網店和四大實體店,其他經銷商被排除在外。 這種差別對待令消費者不滿。記者在3·15電子產品投訴網站看到,過去的一周,關於蘋果經銷商拒絕返還差價的投訴驟增,截至3月13日零點,有近三百條投訴。 此舉更令經銷商叫苦連天。有業內人士爆料稱,截至3月10日,蘋果在華的渠道商因iPad一代無預警降價及官方返差價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上億元人民幣。渠道內甚至流傳著一個悲慘的傳說,某傢擁有十幾傢中型店面的經銷商損失超過一千萬。一批大型賣場自掏腰包加入補差價的行列,據京東商城劉強東透露,他們為此付出瞭400萬元人民幣。 而有外地經銷商透露,上周蘋果授權經銷商收到一封來自蘋果的郵件,提及的價格保護政策令商傢頗為不爽:任何價格保護的提供與否,完全由蘋果自行決定。 蘋果iPad二代濃妝重彩地登場瞭,不過盛宴不屬於中國的果粉們。尤其是一代iPad降價引發的差價門還沒有平息。面對雙重標準、服務歧視等指責,面對部分經銷商自掏腰包返還差價的做法,蘋果公司選擇沉默。 習慣制定遊戲規則的蘋果,似乎有些傲慢地得罪著龐大的中國渠道商。蘋果想做什麼?這種做法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中國消費者第一次見識瞭價格保護,帶給業界的還有怎樣的啟發? 涉嫌服務歧視,蘋果會被追責嗎?最終的板子可能打不到蘋果身上,因為消費者隻能投訴經銷商 中消協首席律師邱寶昌指出,無論消費者從哪種渠道購買iPad,都是蘋果公司的用戶,應該享受同等的權益。不能有選擇性地對待,相關的價格保護條款應適用於所有用戶,否則對用戶不公平,也必將傷害用戶的信任與忠誠度。不過他同時指出,要在法律層面上認定蘋果公司違反法律法規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買賣合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跟蘋果公司沒有關系。 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盡管有很多投訴,但是最終的板子可能打不到蘋果身上,因為消費者隻能投訴經銷商。 業界專傢陳永東也表示,隻要是蘋果產品的購買者,蘋果公司就應該公平對待,否則將涉嫌服務歧視。隻要是在正規的渠道購買且有相應的發票,就構成瞭起碼的買賣關系,要補償就應該一視同仁,否則就是服務歧視。 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武高漢指出,關鍵是蘋果公司的承諾裡有沒有對消費者進行限制和區分,如果沒有就應該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 不惜得罪渠道,蘋果有陰謀?教育中國消費者,蘋果直營店與普通經銷渠道有什麼區別 “蘋果公司在制造矛盾,以最小的成本推廣網絡商店和直營店。”李易鮮明地指出,蘋果事先應該做過充分的評估,其目的之一是:教育中國的消費者,蘋果直營店與普通的經銷渠道有什麼區別,從而樹立自己直營銷售體系的口碑和權威。同時,這也是一種炒作手法,促銷iPad甚至二代產品。“最起碼,給很多非"果粉"造成瞭一種感覺,"iPad很熱"。”在他看來,蘋果並不在乎經銷商的不滿與消費者的抱怨,矛盾激化的結果將直接提升蘋果線上線下直營店的美譽度,蘋果最終的目的是在中國市場實現八成以上的銷售來自其線上線下的直營店。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近些年,渠道慣壞瞭本就驕傲的蘋果,唯蘋果馬首是瞻,但差價門之後,渠道商們恐怕也會重新思考與蘋果的合作。這種危機如果換瞭其他任何一傢廠商,後果都是嚴重的,但蘋果不在乎,最根本的是他的品牌硬,他要自己玩這個遊戲。迪信通高級副總裁齊峰表示,之前蘋果隻對庫存產品提供2周的價保,突然降價以及兩周差價補償,讓渠道商很難受,破壞瞭利益鏈的公平性。一朝被蛇咬,面對蘋果產品的高額利誘時,有些經銷商萌生出退意。 有爭議仍是榜樣,價格保護能推廣嗎? 普遍的價格保護策略實際上很難執行,因為國內的渠道體系太龐雜。 李易指出,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傢市場,蘋果的14天價保不會引起波瀾,因為這些地區的民用消費品基本上享受14天無條件退貨政策。但在中國,消費者第一次見識到瞭什麼是價格保護政策。迫於市場和輿論的壓力,國美、蘇寧、京東、迪信通都同步啟動瞭差價補償政策,算是開瞭先河。李易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提倡和鼓勵,也是榜樣,隻是目前在國內還不具備推廣的土壤,要慢慢來,畢竟這要依賴整個社會的道德誠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目前我國的電子類產品並沒有價格保護的相關政策,定價是由市場和企業主導。在他看來,因為主角是特立獨行的蘋果公司,隻是個案,不具備普遍適用性。畢竟蘋果提倡的價保政策建立在其強大的品牌、質量、實力等基礎上,甚至超越瞭一般商品的屬性,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望其項背的。 在齊峰看來,普遍的價格保護策略在實際上很難執行,因為國內的渠道體系龐雜,尤其是在流通過程中要消耗一定的時間,最基礎的價保時間難確定。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蘋果“差價門”投訴驟增 蘋果經銷商虧損上億元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