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業“酸敗門”背後:冷鏈之憂 |
質監部門已向生產廠方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嚴格按照規范生產,同時立即開展車輛管理、冷鏈管理大檢查,加強對駕駛員、配送工和倉庫管理員的崗位培訓,提高冷鏈管理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楊俊就光明乳業鮮奶酸敗門事件表態。 在這之前的9月8日,光明乳業(600597.SH)的瓶裝鮮奶因變質遭致千人投訴,其股價亦應聲下挫。在後三聚氰胺時代,脆弱的乳品行業再受重擊。 在國內的乳品行業,光明的冷鏈硬件已是一流水平,發生此番重大事故,難逃外界各種猜想。據《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瞭解,此番事故原因確如光明官方所言,在於移庫過程中車輛溫度未達標所致,其發生於個別環節。在國內乳品冷鏈行業的現狀下,事故的發生有其必然性。 鮮奶冷鏈:鋼絲上跳舞 9月8日,上海多個區的光明隨心訂訂戶發現,收到的220毫升裝的光明小口瓶鮮牛奶(食用生產批號為20120907)味道怪異,疑為變質。光明乳業隨後通過官方網站公告稱,截至當天下午,公司共接到關於小口瓶鮮奶的投訴952起。 公告顯示,9月8日早,公司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上海乳品四廠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口瓶鮮奶口感出現酸敗的情況。經初步分析,產品發生酸敗的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後集中存放於大冷庫,為滿足9月8日的送奶上門服務,在配送前進行移庫的過程中,因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產品發生酸敗。 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瞭對這一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運輸公司的車輛將這些牛奶從廠傢運到冷庫的途中,先後發生制冷機組停止工作和拋錨故障,經修理後車輛比正常時間晚3個小時到達冷庫,而車內溫度超過瞭正常要求。車輛到庫後,工作人員未按規定,對該車的溫度做測試就將該車產品入庫。 國內乳業三甲的競爭中,光明的核心產品與蒙牛、伊利有較大不同。蒙牛和伊利主攻常溫奶,而光明的優勢則一直為生鮮巴氏奶。 但巴氏奶的保質期短,需要冷鏈配送,極易發生酸腐現象。曾在光明任職的上海壹言商務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湯志慶表示,對於生鮮奶的運輸,業內一直有個比喻,即鋼絲上跳舞,對企業的硬件投入和管理精細化程度要求頗高。 所謂鮮奶冷鏈,就是指新鮮牛奶一經擠出,從原奶的儲存、生產、運輸、銷售等全過程中,牛奶的溫度都控制在4攝氏度的范圍內。 上海銘泰銘觀乳業咨詢公司總經理勞兵表示,一條完整的冷鏈包括多個環節,鮮奶生產後在冷庫中存放,再使用冷藏車將產品從工廠送到配送中心,然後直接送到社區奶站,放入社區小冷庫,再由送奶工送到每個訂戶門前的奶箱內。 此事的發生,則暴露出光明在冷鏈管理上仍然存在疏漏。勞兵表示,對於三聚氰胺後脆弱的乳品企業而言,如此疏漏造成的後果非常要命。據稱,由於自身戰略的需要,光明乳業近兩年來對冷鏈硬件的投入一直非常大,這一點在公司財報上亦可體現,其硬件水平在業內堪稱一流。但在一些需要精細管理的步驟上,光明仍需持續改進。 最後一公裡處的潰敗 光明乳業的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92年,光明乳業就從法國引進瞭牛奶保鮮概念,開始在生產中提出冷鏈要求。目前光明乳業已建立瞭一整套完整的冷鏈系統,其中包括牧場采用的機械化擠奶設備和恒溫冷藏系統,加工廠引進的生產流水線,進口冷藏設備,以及送奶上門服務中采用的恒溫送奶車和密封奶箱。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近年來,光明乳業對其物流部門的要求升級,其冷鏈不僅需要參與配送光明集團的產品,也逐漸開始為其他的一些食品企業做物流。光明物流是在往第三方的方向走,光明乳業的目的,是希望這個部門由成本中心轉為利潤中心,即能夠為公司主動創造價值。湯志慶說。 上海冷鏈物流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頗為無奈的向記者表示,這一直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不僅冷鏈建設需要高投入,其維護也是一個高成本的支出,僅冷鏈運輸服務部分,就包括車輛折舊費、養路費、保險費、驗車費、辦公費等各項固定成本。 此外,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大多是推薦性標準,對企業的約束力很小。在法律法規層面,我國冷鏈物流法律法規標準並不健全,設備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少統一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 頗為諷刺的是,目前國內還隻有上海奶業行業協會乳品加工委員會成立瞭由各乳品生產企業技術部門及乳品檢測中心代表組成的專傢小組,共同組織制訂瞭《上海地區巴氏殺菌奶後冷鏈操作標準》,這是國內乳品行業的首創之舉。但國內首個引發熱議的乳品冷鏈事故,卻也是發生在標準制定後不久的上海。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光明乳業“酸敗門”背後:冷鏈之憂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