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葛蘭素史克承諾降低藥價 比利時藥企UCB卷入

葛蘭素史克承諾降低藥價 比利時藥企UCB卷入

葛蘭素史克承諾降低藥價 比利時藥企UCB卷入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公安部披露葛蘭素史克投資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查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而不斷升級的事態向更多傢著名跨國制藥公司擴展開去。

  據新華網的報道,公安部21日晚間通報,近日,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北京約見瞭葛蘭素史克總公司分管國際事務的總裁AbbasHussain一行。

  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部分高管人員為推高藥價、擴大銷售,牟取不當利益,勾結關聯企業大肆實施賄賂犯罪活動,不僅嚴重違反中國法律,而且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嚴重侵害中國廣大患者切身利益。

  該負責人要求,葛蘭素史克總公司應當正視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認真履行致歉聲明中的承諾,全面配合中國警方的調查行動,希望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盡快恢復生產和正常的經營業務。

  AbbasHussain代表葛蘭素史克總公司致歉,並表示葛蘭素史克總公司完全支持中國政府反腐敗的決心和行動,將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國警方的調查,並將積極改進原有的業務和操作模式,為中國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作出自己的努力。

  會見後,葛蘭素史克總公司再次發表聲明。聲明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熟悉公司的運作體系,可能會通過逃避公司流程和監管進行不當操作,觸犯中國法律。葛蘭素史克總公司絕不能容忍此類行為。葛蘭素史克總公司全力支持中國政府根除腐敗的決心和行動,全力支持中國政府的醫療改革,並已準備好與中國政府合作;正在積極研究在中國的運營模式,希望為中國經濟、醫療和環保目標以及滿足人們的需求做出重要貢獻;此外,計劃通過調整運營模式,降低藥品價格中的運營成本,從而讓更多中國患者獲得高質量的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藥品。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最新消息顯示,葛蘭素史克總部除瞭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在中國的規章制度進行獨立評估,還從總部向中國市場派出3名高管,協助相關部門的調查和負責中國市場目前的工作。

  優時比卷入行賄門

  繼葛蘭素史克之後,UCB成為本月以來第二傢被曝接受合規調查的外資藥企。近日,UCB向路透社承認其上海辦事處接受瞭國傢工商總局的調查。

  UCB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專註於開發治療免疫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重癥疾病的藥物和療法,2012年銷售收入達34億歐元(約合274億元人民幣)。資料顯示,UCB在華機構包括優時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珠海許瓦茲制藥有限公司,業務遍及全國。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UCB被卷入可能是和相關旅行社被調查有關,UCB或是臨江旅行社的客戶之一。相關調查行動目前仍在繼續發酵中。據媒體報道,“接受調查的一位律師稱,至少四傢跨國制藥企業將被中國政府調查”。

  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現在風聲確實有點緊,公司已經開過幾次會強調紀律瞭”,某外資制藥公司大區銷售經理表示,上周幾傢跨國制藥公司辦事處都有工商部門上門,其中兩傢公司先後有人被請去“詳細說明情況”。

  他進一步表示,由於GSK事件中涉及銷售賄賂問題,在這一事件暴露後,業內多傢外資制藥公司都重新規定瞭醫藥代表的“銷售規矩”。

  “我們已經被要求清空郵箱,去醫院例行拜訪醫生的時候也必須空手,不能帶任何資料。”某外資藥企銷售部人士表示,在這個非常時期,不僅制藥企業內部很緊張,很多醫生也非常謹慎,“我們近期原定的兩個學術會都已經通知取消瞭,醫生這個時候都推說有事不願意來。”他說。

  行業整治剛剛開始

  有分析認為,此次調查或為瞭降低藥品價格。本月初,國傢發改委宣佈對60傢藥企發起藥品成本價格調查,葛蘭素史克、默克、安斯泰來等知名跨國公司都名列其中。此舉更加深瞭跨國藥企藥品降價預期。

  據瞭解,中國藥品80%左右銷售是通過醫院完成,其中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是主要渠道。社科院今年年初發佈的2012年中國藥品市場報告顯示,2011年,在三級醫院藥品市場中,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8傢為外資藥企;二級醫院藥品市場上,國內企業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前十名中仍有6傢為外資藥企,市場占比也超過瞭半數。

  葛蘭素史克中國副總裁兼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在接受調查時稱,運營費用在藥價中占比達20%~30%。高藥價顯然是其高運營成本的有力支撐。

  業內人士表示,賄賂幾乎是制藥行業人所共知的秘密,隻不過跨國公司在保證財務上“合規”上面想盡瞭辦法,各地開會、培訓、講課費等都成瞭賄賂的方式,誰是“下一個”都不意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相關部門對制藥行業的整治可能剛剛開始,對於制藥行業的調查可能會向整個行業蔓延。

  利益格局重新劃分

  “利益格局肯定是要重新劃分的,至少在某些程度上要做出讓步。”昨日,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外資制藥面臨專利到期、價格下調空間存在的前提下,一些既定的利益格局肯定會被打破。”

  最直接的格局變化將最有可能出現在年內即將公佈的新版醫保目錄上。按照發改委既定工作計劃,上一版2009年醫保目錄的品種更新將於年內完成並開始公佈,隨後將進行品種內醫保目錄的價格調整,而這個目錄的調整將牽動外資制藥最敏感的神經。

  “國內目前兩個大的藥品目錄,醫保目錄和基本藥物目錄,雖然都是國傢買單,但是對外資制藥而言含金量相差懸殊。”前述外資制藥公司大區銷售經理說道。

  以他所在的華中某城市而言,基本藥物目錄在招標采購中壓價“慘烈”,由於品種和定價限制,銷售量也並不大,盡管所在地區增補品種不少,但“醫院采購有限,不如醫保目錄銷量大而且穩定”。他說。

  這一現狀其實代表瞭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普遍現狀,在醫保目錄穩定且高收益的“保護”下,進入目錄是第一步,保證價格是第二步,完成瞭醫保內的銷售,基本上可以保證業績沒有大的波折。

  但面對年內即將調整的新目錄和隨之而來的新價格,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外資藥企大量即將或已經專利失效的藥品,將很難以相同的理由進入醫保目錄或享受優待的價格保護。

  2010~2015年間,國際上有近400種專利藥物到期。全球權威醫藥健康咨詢公司IMSHealth調研報告顯示,全球前20大藥企平均有35%的藥品於2009~2013年到期。其中,2012年,被業界認為是專利藥物的災難年。在2013年,還將至少有15種藥品專利到期。

  “專利失效後,要麼讓國內制藥企業仿制,要麼原研制公司降低藥品價格,二者隻能選其一,這也是國際通行的準則。”前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但放棄既得利益顯然並不容易,但大趨勢又不可更改,所以後面,外資藥企中國化路徑必須重新規劃。”

  已解雇約百名中國雇員

  另據網易援引金融時報的報道,去年初以來,葛蘭素史克已解雇瞭大約100名中國銷售人員,突顯出在中國運營的西方集團面臨的困難。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傢英國醫藥公司中國商業部門的5000名雇員中,每年都會有更多人“自願”辭職。

  僅2012年,該公司就在全球解雇瞭312名員工,包括中國的56名,中國市場大約占其全球銷售的3%。

  【編輯:小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查看全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