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10月起實施 被指維護車企利益 |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醞釀瞭12年之久、將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傢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或許對汽車消費者而言沒啥實際意義。汽車業內資深法律專傢冒曉光甚至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想通過汽車三包政策來全面保護自己的權益,恐怕還不是很現實。”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按照汽車三包的有關規定,傢用汽車產品包修期限不低於3年或者行駛裡程6萬公裡,以先到者為準,自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計算。傢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於2年或者行駛裡程5萬公裡,以先到者為準,自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計算。 然而,汽車業內有關專傢則表示,汽車三包其實隻是一個部頒規章,算不上立法,也算不上行政法規,由於其立法層級比較低,而且是非強制性的,因此真正執行起來,就必須依靠車企和經銷商的全面配合,否則將難以落實。 “汽車三包規定實施後,經銷商肯定是最受夾板氣的,我們既要面對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的消費者,又要協調和車企之間的既矛盾又融合的微妙關系。”亞運村車市一位奧迪的經銷商表示,現在4S店普遍缺少技術過硬的維修人員,人手不夠,技術水平更是參差不齊,一輛車折騰半天沒修好也是常有的事情。 “汽車三包中有一個關於維修次數上限的規定,超過這個次數,車主就可以直接要求換車瞭,這對我們來說壓力很大。” 而在汽車業內資深法律專傢冒曉光看來,即將實施的汽車三包規定,對於消費者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少利好可言,相反,它似乎更多地在維護車企的利益。“比如在三包規定中,隻有當汽車出現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或燃油泄漏等問題時,消費者才可以選擇換車或者退車,也就是說,退換車的概率其實是很小的。” 冒曉光還表示,而車主比較關心的、發生概率比較大的剎車失靈、轉向失靈等問題,在汽車三包規定中並沒有提及。“充其量說,此次的汽車三包規定,其最大意義就是挑戰瞭汽車生產者的一個慣例——車買瞭就不能退換。” 此外,冒曉光認為,在三包的執行過程中,質量鑒定方面的“扯皮”,可能會導致一些汽車的退換周期拉長,直至無法退換。“作為沒有專業技術知識的車主,卻需要在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之間周旋,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導致車主維權極其艱難。目前國內現存的汽車鑒定機構,都和車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難成為立場公正的‘第三方鑒定機構’。” 冒曉光同時表示,即便是建立瞭這樣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高額的鑒定費用也會讓消費者止步。(編輯:薑小魚) |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汽車三包10月起實施 被指維護車企利益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