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覓中國盟友 境外險資苦等政策綠燈 |
WellPoint(維朋公司)不是第一傢,或許也不會是最後一傢進入中國健康險市場的外資。 (中國市場)合資夥伴並不好找。美國最大健康險公司WellPoint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薩繆爾納斯巴姆博士發出如此感慨。 事實上,2009年2月開始,計劃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的WellPoint已開始尋覓合資夥伴。時隔一年後,在中國的傳統春節之前匆匆趕來拜訪中國衛生部官員的薩繆爾納斯巴姆表示,他們仍在物色合資夥伴。作為隻專註健康險的保險公司,WellPoint希望在國內理想的合資夥伴是健康險公司。 不過,在政策尚未放開管制的情況下,WellPoint以及英國最大私營醫療保險公司BUPA(保柏)要在國內真正開展業務並非易事。雖然2009年醫改允許商業保險公司涉足基本醫療,但面對國內健康險行業增長緩慢、盈利艱難的局面,外資未來是大施拳腳還是挑戰重重,一切仍不明朗。 健康險困局 自從2005年國內第一傢專業健康險公司——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健康險)成立以來,迄今國內的專業健康險公司也隻有4傢,分別是人保健康險、平安健康險、昆侖健康險和瑞福德健康險。但這四傢健康險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最大的人保健康險2009年僅實現營業額62億元人民幣,微有盈利,其他3傢尚處於虧損狀態。 人保健康險公司總裁李玉泉曾表示,經過4年多的探索,目前國內健康險公司生存空間仍較狹窄,缺乏專有的經營領域,產品種類也比較有限。最重要的是,現在所有保險公司都可以做健康險,甚至包括一些關乎國計民生、專業性很強的業務領域,如基本醫療經辦、大額補充醫療保險等,健康險公司面臨壽險公司甚至是財產險公司混亂無序的競爭(參見本報2009年12月14日報道《健康險遭搶食人保、平安尋道突圍》)。 業內人士分析,過去政策不允許商業保險公司涉足龐大的基本醫療保險市場,是行業規模無法擴容的本質原因。 在美國,一半以上人口所上的都是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完全由健康險保險公司設計和負責。而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參加的則是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而基本醫療保險領域過去並不允許商業保險公司涉足,商業保險公司隻能涉足基本醫療保險以外的補充醫療保險項目。 不過,這一政策在2009年有所變化。2009年3月,國傢發佈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允許商業保險公司涉足基本醫療保險市場。2009年下半年開始,人保健康險、中國人壽(601628.SH)已經獲準在地、縣級開展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試點,此舉刺激瞭健康險市場的熱情。 外資難破局 根據歐洲最大健康險保險公司——德國DKV發佈的對中國醫療市場的預測,中國健康險保費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長,即便以保費15%的年增長率推算,2015年中國健康險總保費預計將突破1200億元,相比較全球健康險6%的增長水平,中國健康險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的醫改在過去的3年裡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瞭。我們的關註點和重點也越來越清晰瞭,可以做的事情也更具體。納斯巴姆在WellPoint扮演的角色是負責和政府部門協調政策。 在2010年1月底到訪中國短短的一周時間裡,納斯巴姆馬不停蹄地拜訪瞭中國衛生部和上海市衛生局的官員,目的就是為瞭摸清中國醫療改革進展的情況,並抓住中國醫改改革這個關鍵時機,建言讓中國政府在健康險方面給予外資更加寬松的政策。 實際上不僅是WellPoint, 外資健康險公司對中國的嘗試已經在兩三年前開始。2008年4月,除瞭WellPoint和另外三傢美國健康險公司在國內共同成立瞭一傢第三方管理公司以外,瑞士再保險公司也通過同樣的方式,在中國成立瞭一傢第三方管理公司。而英國最大私營醫療保險公司BUPA(保柏),則早在2006年8月就在中國開辦瞭辦事處,以探索在中國做健康險業務的可能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興趣歸興趣,這幾傢之中目前也沒有一傢真正獲準在國內開展健康險業務,市場情況並不明朗。 美國專業健康險公司也隻是在二三十年前才開始形成的,他們目前還沒有在中國開展業務,還在考察中國市場。人保健康險公司辦公室文化品牌處副處長段慶文分析,要涉足國內基本醫療保險市場,除瞭看公司是否有這個意願外,更重要的是要看當地政府是否信任這傢公司。因此,如果外資健康險公司真正進入瞭國內,要想涉足基本醫療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中國的健康險市場並非市場化,而是要考慮到政府、政策等諸多因素的限制。 我們在國內的分支機構——康眾公司,主要向中國保險公司和自保企業提供後臺管理、外包和咨詢服務,目前擁有6傢客戶,其中包括5傢保險公司及1傢經紀公司。納斯巴姆表示,雖然目前不能直接提供保險產品,但是這種參與可以讓他們把影響帶到國內。 當然,國外的健康險公司經營模式和經驗能否應用於國內市場還有待市場觀察。據悉,納斯巴姆此次拜會中國相關部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交流支付經驗。在美國的醫療體制下,健康保險采用循癥支付的先進方法(DRG),即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臨床診斷、病癥、手術、疾病嚴重程度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大約500個相關組別,然後決定應該給醫院多少補償。這種方式目前已經被發達國傢廣泛采用,也深受中國有關部門重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
難覓中國盟友 境外險資苦等政策綠燈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