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多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未達預期

多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未達預期

多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未達預期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6月以來,銀行間同業拆借隔夜拆借利率不斷攀升,導致銀行間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沖至7%、8%甚至更高。然而通過梳理2013年至今到期的理財產品發現,共有92款理財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南洋商業銀行共有20款未達預期。

  據理財周報報道,從六月以來,銀行間同業拆借隔夜利率亦是不斷攀升,直至6月20日達到歷史新高13.444%。銀行間理財產品掀起瞭一場短期產品與長期產品收益倒掛的狂潮,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更一再沖至7%、8%甚至更高。

  “那段時間,很多銀行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提高到瞭7%~8%,招商銀行甚至推出30天10%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告訴理財周報,六月末,也是銀行完成存儲考核的時期,為瞭吸收資金,部分銀行大幅提高瞭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引客戶。

  理財周報通過梳理2013年至今到期的理財產品,統計發現共有92款理財產品未實現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光大銀行於今年3月發售的“陽光A+計劃2012年4期1”理財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少於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1.5%,為與最高收益預期相差最多的產品。

  經初步統計,在上述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南洋商業銀行有20款,中信銀行18款,招商銀行17款,是未達最高預期的產品數最多的三傢銀行。

  在上述未達銀行承諾最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大部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

  “結構型理財產品掛鉤的資產標的物有很多,除瞭外匯,還有諸如利率、股票籃子、指數、基金、黃金等,並設有一定的條件,當掛鉤資產的表現與預設條件相符時,投資者才能獲得預期的潛在回報。”匯豐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編輯:禾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