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集體遇困 日系車危機加劇 |
豐田正在試圖改變困局,但是現在他又遇到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中日關系持續緊張對日系車企在華銷售的沖擊。 日前,來自豐田(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繼2012年7月份在華銷量同比下降5%後,8月份豐田在華銷量再度同比下降15%。而在中日關系持續惡化的大背景下,其他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可否認,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中豐田正在努力清除許多外部發展障礙:召回事件、日本大地震、泰國洪災、日元升值等,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車企也都在試圖調整戰略以改變在華困局。但現在,因中日釣魚島事件引起的紛爭已使中日關系比以前更為緊張,而這也已經給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車企在華的市場表現帶來瞭沖擊。 銷量下滑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猛,預計2015年整體銷量將超過2000萬輛。日前,看好中國汽車市場的豐田第一副社長新美篤志,給出瞭豐田在華的新銷量目標——豐田將加快在中國業務的發展,計劃2012年銷售100萬輛以上(2011年豐田在華銷量為88.3萬輛),力爭到2015年實現180萬輛的年銷量。由此,豐田在華銷量占其全球銷量中的比重,將由當下的12%提升至15%。 而基於對中國等市場寄予的厚望,豐田全球社長豐田章男曾在8月份表示,將提高豐田的全球銷量目標,力爭在2012年重返銷量世界第一的寶座(2011年,受召回事件和地震危機影響,豐田全球排名從第一退到第三)。 不過,來自中國汽車市場的統計數據,卻讓豐田願景的實施前景變得風險陡升。據豐田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8月,豐田在華銷量為75300輛,同比下降瞭15%。而這已經是豐田連續兩個月在華銷量呈現下降態勢。 今年前8個月,豐田在華整體銷量同比是增長的(2012年1~8月,豐田在華銷量為52.56萬輛,同比增長4.3%),但7月份和8月份(釣魚島爭端是在7月日本右翼勢力上演買島登島鬧劇開始升級,8月份中國許多城市爆發瞭抵制日貨的行動)卻連續遭遇下滑,已經證明中日關系的惡化對日系車在華銷售的影響正在顯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 而對於銷量在7月份和8月份持續出現下滑,新美篤志卻更願意將其稱作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他表示,很難說豐田現在已經完全從金融危機、令大量顧客擔心的召回事件、去年發生的日本大地震,以及泰國洪災導致的生產延誤這些危機中擺脫瞭。 但豐田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自從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佈所謂購島計劃之後,釣魚島紛爭下的中日關系比以前更為緊張。最近幾個月,到店看車和購車的消費者顯然在大幅減少,這(指中日關系緊張)顯然是個難以回避的問題。廣州一傢一汽豐田4S店銷售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連鎖反應 實際上,除豐田外,大多數日系車企在華的實際表現都開始遭遇困局。 據日系企業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7月份,日產在華銷量為98100輛,同比下降瞭2%,這也是今年以來日產在華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跌的現象;至8月份,日產在華整體銷量再次環比下降瞭3%。此外,7月份,馬自達在華銷量同比下滑瞭12%,環比繼續下滑瞭11%;到瞭8月份,馬自達在華銷量又同比下滑瞭6%。 雖然日系車在華銷售總體不會波動太大,但是在部分區域、部分城市,因為國民感情的原因,其銷售會受阻。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對外表示。 實際上,早在8月19日,中國北京、濟南、青島、廣州、深圳、太原、杭州等十多個城市均爆發瞭規模不一的遊行活動,並高喊“抵制日貨”的口號,部分城市甚至出現瞭打砸日系車的行為。分析人士認為,抵制日貨的民間行動大多發生在一線城市和主要城市,而這些區域正是日系車企的銷售重鎮,由此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而從眼下的情況看,這種擔憂正在成為事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0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與7月份相比,8月份日系車的銷量僅增長4.5%,而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分別增長12.7%、14.7%、15.9%和11.7%;與上年同期比較,8月份日系車銷量下降瞭2%,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分別增長25.3%、21.2%、12.8%和4.1%。 日產汽車公司首席運營官志賀俊之此前就表達過這方面的擔憂。因敏感問題引起的中日關系緊張,給日系汽車制造商的在華銷售帶來瞭負面影響。志賀俊之表示,日系車企8月份在中國的新車銷售業績普遍不佳,原因就是難以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特別是戶外宣傳活動的取消,影響瞭促銷。 而現在,中國政府的態度也似乎給日系車企帶來瞭巨大的壓力。不久前,在回答記者因中日關系緊張,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受到影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的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當前中日關系發展受到嚴重幹擾,要改變目前的狀況,日方必須立即停止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錯誤行為。 困局待解 根據蓋世汽車網一份調查數據顯示,認為近期中日關系緊張將對日系車銷量造成負面影響的人數,占總投票數的比例超過瞭90%。 在中日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原本屬於日系車品牌的潛在用戶,有可能會轉向消費其他外資品牌。知名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認為,更何況近兩年來,歐美車企如通用、大眾等在新車型的導入速度和推廣策略上明顯超過日系車企,即便不受中日關系緊張的影響,日系車企面臨的危機都一直存在。 實際上,在過去兩年中,日系車企在華所表現出的保守策略,已經被業界所詬病,由此帶來的銷售困頓在此之前就已經顯現。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 在此情況下,今年初,包括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日系車企相繼制定瞭積極的在華發展戰略,希望通過加大新車型的引入速度、加快新能源技術本地化速度等提振策略,來改變在華處境。但在日系車企試圖進行反擊的關鍵時期,卻又遭遇到中日關系惡化的影響。 這隻能說日系車企的運氣不佳。知名汽車評論員鐘師認為,在中國民間反日情緒的影響下,為留住潛在客戶,將會使得日系車企在市場推廣方面的成本增加許多,同時,如何在中日關系惡化的敏感時期進行恰當的宣傳促銷,也是對日系車企的一大考驗。 而對於未來究竟會采取什麼措施來彌補銷售損失,豐田及本田等企業的態度,也都顯得十分為難。例如,豐田(中國)一位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現在的市場處境並不是靠企業自身就能解決的,我們也隻能一邊觀察事態進展,一邊制定恰當的銷售策略。 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中日釣魚島事件的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這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對於內憂外困下的日系車企來說,能否順利完成其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銷量目標,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問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
銷售集體遇困 日系車危機加劇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