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解讀五省換帥:中央“圖謀”區域經濟升級

解讀五省換帥:中央“圖謀”區域經濟升級

解讀五省換帥:中央“圖謀”區域經濟升級


  在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的一次省部級領導的人事調整引起外界高度關註,在官方最新通報的中國5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中,兩位60後——履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春華和履新吉林省省委書記的孫政才由於年輕而引人矚目,而孫春蘭的任命則讓她成為現任省委正職書記中唯一的女性。

  此次涉及的5省區中包括:人口大省河南、沿海經濟前沿福建、東北亞經濟中心遼寧、糧食大省吉林及後起之秀和連續7年保持全國經濟發展第一的內蒙古。

  中央經濟工作會之前有如此集中的人事調整,可謂意義非凡。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接受本報的專訪,詳述瞭他的理解。

  《中國經營報》:你如何看待這次5位省部級領導幹部的調整?在大傢印象中,吉林一直就是全國的農業大省,此次農業部原部長孫政才到吉林任省委書記,你覺得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陳耀:這次調整與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在孫政才來吉林省之前,吉林已經在走工業化道路瞭。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吉林省的農業已經很發達,真正面臨的問題是經濟轉型。所以吉林省原省委書記王珉的國有企業改制想法得到瞭很多人的認可。但偏偏出瞭通鋼事件。一時間眾說紛紜,以至於有人認為吉林的國有企業改制過於簡單化。

  但不得不承認,吉林還是中國的糧食大省,主要生產玉米、水稻等農產品。但其實吉林省的困惑不是在糧食種植上,而是糧食深加工和進出口貿易問題。

  據瞭解,近些年來國傢在玉米產業提高加工深度上做瞭不少努力,國傢也專門投放資金研究此事,雖然有所進步,但跟歐美國傢的加工技術相差不少。

  此外,國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提出,必須要發揮農業大省的資源優勢,依托農產品資源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的增收。所以如何把糧食儲備、糧食地位、農副產品深加工和新農村建設這一系列問題系統的結合起來,吉林省還需要思考。而曾任農業部部長的孫政才正好專長於農業的發展。

  《中國經營報》:遼寧是東北3省最早步入工業經濟的省份,王珉在蘇州的時候主推外向型城市經濟模式,你覺得這個理念對遼寧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幫助?

  陳耀:以前蘇州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度風行國內的鄉鎮企業模式。在王珉主政期間,蘇州提出瞭張傢港精神、昆山之路、新加坡工業園區親商理念三大發展思路,把蘇州帶入外向型經濟模式。

  東北振興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以開放促振興和發展,但東北地區的開放程度一直較低。數據顯示:東北地區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隻有20%,隻有遼寧偏高一些。遼寧是東北亞的前沿,特別是國傢提出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後,形成瞭以大連為龍頭的五點一線。而遼寧處於要地,與日、韓、俄羅斯交界。顯然東北開放的使命要由遼寧來完成。而帶頭人正是有著諸多對外經驗的王珉。

  首先是進出口貿易,國際金融危機慢慢進入到後危機時代,對外貿易恐怕又得進一步加快。作為東北地區的出海口,遼寧在開放方面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王珉的經驗對於促進遼寧外向型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

  《中國經營報》:河南不僅是內陸城市還是人口大省,盧展工曾在福建省任省委書記,這次到河南來會不會把沿海經濟的優勢運用到河南的經濟模式上?

  陳耀:說起來河南與福建的淵源頗多。福建的客傢族就是來源於中原地區,歷史上河南與福建也有不少的聯系。盧展工在福建省的時候,“開放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計劃被上升到瞭國傢戰略。其中海西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作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的一個通道,想必這個通道的作用也會隨著盧展工的到來,河南會快速“開放”起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當然河南也非常需要這股及時雨。首先河南是人口大省,在全國的經濟總量雖然一直排第五,但人均水平相對較低。這些年河南在很多方面快速發展,像食品工業,肯德基的原料大都是來自於河南,全國的方便面也有一多半來自於河南。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解決渠道物流。

  由於盧展工在福建的工作經驗,河南會用這個通道通過海西區加強與外界和東南亞國傢的貿易聯系。

  同時國傢一直也在號召中西部大開發,由於河南的交通重要地位,隨著國傢對內陸加快開放,河南的優勢也會輻射到周邊的山西和陜西。

  國傢正在制定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措施,目前已經討論瞭多次,而中部地區的地理優勢要比西部明顯一些,河南則是中心,它將來與長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區都會有很大的聯系。

  《中國經營報》:福建省是沿海經濟的前沿,海西區的經濟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你覺得除瞭沿海優勢,福建省還有哪些經濟優勢?

  陳耀:福建的港口資源也很具優勢,但一直沒有顯現出重要性。孫春蘭以前曾擔任過大連市市委書記,大連與福建有一個最明顯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是港口城市。大連是東北重要的出海口,大連港也是全國排名前幾位的大港口,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孫春蘭會利用在大連建設港口的經驗快速發展福建的港口,進行港城互動。

  其次就是工業發展。雖然福建的經濟一直屬於全國前列,但福建的工業在沿海地區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後。而工業的產值是最為顯性的,對提升城市CDP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孫春蘭就是發現大連的GDP有所下降,才開始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的。福建以後可能會在工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產業優化轉型、發展電子、石化、冶金、裝備制造等先進工業基礎產業上有所發展。

  《中國經營報》:內蒙古近幾年的經濟增長率一直非常驚人,但很多資源型城市都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的問題,你覺得內蒙古未來經濟應該呈現什麼樣的模式?

  陳耀:這些年,內蒙古一直依托資源優勢並借助重化工這種粗狂的方式闖出瞭一條自己的路子。

  但現在內蒙古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不僅講求快,更要強調好的發展。像資源環境問題,產業結構升級、高科技產業提升等。據瞭解,高層已經不止一次的關註這個問題瞭,高層認為,現在內蒙古僅靠賣煤來發展經濟的做法已經落後,面對國際上所推崇的低碳經濟,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迫在眉睫。

  胡春華是從河北省來到內蒙古的。從地理角度來說,河北與內蒙古都屬於北方環渤海區域。河北雖然經濟較為落後,但也是國傢劃定的沿海地區。不同的是,內蒙古顯然沒有京津對河北的經濟影響,這讓胡春華更能放手發展。

  除此,由於胡春華在西藏也工作過,而西藏和內蒙古有著許多共性:同屬民族地區、資源豐富、邊疆地區。國傢發展民族地區的政策有相同性,這方面胡春華還是相當有經驗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