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即將觸頂 政策結構性放松可期 |
幾個月前,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討論猶在耳邊,如今,這一論調似乎拐瞭一個180度的彎。 8月11日上午,國傢統計局召開月度經濟數據發佈會,經濟數據的回落令市場沮喪,就連創新高的CPI指數也受到拖累,並不受外界過度關註。 CPI洪峰已至 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漲幅比6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 國傢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瞭CPI上漲的原因, 新一輪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所帶動。7月份以來,我國從南到北天氣多變,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造成蔬菜、糧食、雞蛋一些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食品價格的攀升對新漲價因素的貢獻在70%左右。盛來運說。 對於未來價格的走勢,多數研究機構的研究員認為,上行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農產品價格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隨著國際小麥等糧食的減產,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市場會產生一定的刺激;二是工資成本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 而物價下行的壓力也同樣存在。CPI上漲過快一部分原因是受翹尾因素的影響,7月份同比增長3.3個百分點,有2.2個百分點是由翹尾因素形成,另外1.1個百分點是由新漲價因素引起的。8月份開始,翹尾因素會逐漸削弱,這會直接減少CPI漲幅;同時通脹預期的管理已經發生效果;而從糧食總量供求來講,秋糧仍然會豐收,糧食供求將保持總量平衡。 我個人的觀點是,物價下行的壓力大於上行的壓力,現在不是要防通脹,而是要管理好通脹預期。國傢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但盡管CPI創下內年新高,但是隨著需求的回落和基數效應的減弱,多數專傢認為CPI洪峰將過。 7月CPI反彈不值得驚奇,主要還是受天氣和食品因素的影響。目前整個消費品和工業品是產能過剩的,未來CPI不可能持續上漲,而隻會持續回落。而政府應當提高物價上漲容忍度,目前CPI上漲主要是農產品價格在上漲,事實上,這種上漲有利於農民增收。國傢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王小廣研究員說。 PPI率先回落 除去食品因素,在調控壓力下,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比CPI似乎更能反映目前的總需求狀況。 7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8%,漲幅比6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1-7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8%,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 PPI大幅回落的主因在於前期一系列的調控政策逐漸生效,工業生產和固定投資增速出現放緩。7月份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3.4%,增速低於6月份的13.7%。自年初以來工業增加值增速呈現下滑態勢。數據顯示,5月、4月、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別為16.5%、17.8%和18.1%,而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曾經一度高達20.7%。 同時,投資增速也在回落。7月當月投資同比增長回落至 22.3% ,較上半年穩定的 25% 增速有明顯下降,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放慢,由6 月的38%下滑至33%。 房地產建設先行指標預示房地產投資增速將會放緩。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孫穩存表示。數據顯示,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單月同比和環比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環比增速跌幅超過歷史同期水平。當投資等先行指標回落後,對下遊原材料和中遊工業部門需求減弱的趨勢已經顯現,下半年PPI的回落也就成為一個必然。 資產價格調整 7月份流動性繼續回收。7月份信貸投放 5328 億元,明顯低於6月份6034億元新增貸款水平。受此影響,M1和M2增長22.9 %和 17.6 %,增速分別比上月回落 1.7 和 0.9 個百分點。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年初央行制訂的M2年度目標是17%,上半年來,M2增速一直收縮並接近貨幣目標。一般而言,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流動性如水,流動性的收縮首先在資產市場上體現。 4月地產新政調控百日後,樓市已經出現調整,出現量縮價滯的僵局。6月房價開始下跌,7月房價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7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0.3%,是連續第三個月增速放緩,但環比則持平。從重點城市來看,7月除北京房價環比持平外,上海及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則延續環比回落勢頭。 在北京,7月底8月初的時間,多傢上市公司位於郊區的樓盤基本上是開盤即售罄,成為新政之後的日光盤。據瞭解,絕大多數項目定價較市場預期低瞭15%。 目前房價正處於僵持狀態,去年下半年的房地產新開工和投資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形成供應。一方面地產商上下半年推盤量比例約為3:7,另一方面,由於前期調控,5月和6月的延期盤也將在下半年推出,加大供應。 隻要房地產調控政策堅持不懈,隨著下半年新增供應不斷加大,房價降價是一個必然。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說。 而股市首先反映瞭流動性的收縮,截至8月11日,上證指數今年累計已經下跌瞭20.42%,而深證成份指數累計下跌21.12%。一般而言,資產價格是物價的先導指標,而物價是滯後指標,資產價格的回落實際上一定程度上改變瞭通脹預期。 政策結構放松 7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出現回落,是上半年以來之所未見,經濟下滑的擔憂開始升溫,政策放松的呼聲亦開始此起彼伏。 盛來運解釋,目前經濟指標的回落,主要是由於國傢主動調控的結果,像工業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70%是由於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所引起的。而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主要是國傢從二季度以來加大瞭節能減排的監管力度,加大瞭落後產能淘汰的力度,對工業會產生下行的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也是這樣,國傢嚴格控制新上項目,原則上不再增加,這造成固定資產投資有一定的回落。總的來講,目前正處在由經濟較快增長向穩定增長過渡的關鍵時期。盛來運說。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0年中期)上表示,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在工業大幅回落的拖累下出現次蕭條的局面,特別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內外疊加相壓,經濟增速下降的幅度很可能超出一般市場主體的預期。 劉元春呼籲,在這種情況下,政策應該表現足夠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還是要保持經濟快速增長,隻有在保增長中才能更好的調結構,未來政策應作適度的放松。 中信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諸建芳則指出,上半年緊縮的政策已經產生瞭明顯的效果,經濟增長在第二季度有明顯的下降,第三季度增速還將有所下降,經濟已經由偏快轉向比較適度的增長。下半年的政策將體現調結構的政策思路,采用結構性放松的政策。 他認為,未來貨幣政策環境將相對寬松。首先,下半年新增信貸將達到3萬億元左右,估計全年的新增貸款將高於年初所定的7.5萬億元,將比歷年有所增加。為瞭實現這一目標,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控節奏將有所緩和。其次,對地方融資平臺的清理可能保持一定的彈性。另外,人民幣波動升值,預計年內小幅升值3%~5%。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高盛高華的宏觀分析師宋宇則認為,基建投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政策最有可能放松的領域。中國應該加大基建項目建設力度,原因在於2008 年之前基建項目投資受到瞭長期壓制。 宋宇預測,中國也完全有能力進行更多投資。雖然地方政府債務的絕對水平看起來似乎比較高,但總體經濟體系面臨的風險十分有限。政府大力限制商業銀行放貸的舉措恰恰表明,商業銀行願意為這些項目提供貸款。政府在對這些投資工具和相關銀行貸款進行審查之後,將會部分放松貸款限制,這將帶動基建投資出現反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2014年3月2日星期日
通脹即將觸頂 政策結構性放松可期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