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從轉移到發展:世界500強的西部路徑

從轉移到發展:世界500強的西部路徑

從轉移到發展:世界500強的西部路徑


  當超過100傢世界500強企業CEO們聚集在成都,開始一場關於“中國新未來”頭腦風暴的時候,他們刻意回避的詞匯卻是他們正在或是加快走向中國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

  “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很不喜歡‘產業轉移’這4個字。”成都市市長葛紅林對此毫不諱言地說,產業轉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們是“新廠房、老工藝、舊設備”,“西門子公司有一個高管反復對我說,他們到成都來發展絕對是拿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來的,這一點說明世界500強企業非常睿智,他們到西部來不是簡單的轉移,而是來開發,來發展。”

  由此,在財富論壇期間,包括戴爾、德州儀器、杜邦等企業在成都的工廠或研發中心同時啟幕,他們的行動印證瞭葛紅林對這一世界產業變局的判斷。數據顯示,目前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高達238傢,成為西部地區的領跑者。“財富之城、成功之都”,這樣的城市定位讓世界500強企業在東潮西漸中,開辟出新的路徑——“如何獲得更多的機會和發展”,拉法基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樂峰(BrunoLafont)如是說。

  加速“轉移”

  隨著成都在IT、汽車等支柱產業集群的逐漸形成,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前來尋找新機會。

  “我覺得到成都來投資,是我們在全世界做出最安全最成功最智慧的一個決定。”樂峰如此作出評價。

  拉法基是2000年就到成都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目前西南地區已經成為拉法基在中國戰略的重要“戰場”,其4個分公司已經建有30個水泥生產基地、4個混凝土生產基地、1個骨料生產基地、1個烘幹機生產基地及1個填充墻基地。

  隨著成都在IT、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集群的逐漸形成,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前來尋找新機會。

  數據顯示,僅2012年,就有瑞士雀巢、羅氏制藥、美國陶氏化學、德國戴姆勒公司等26傢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2012年,成都市外商投資實際到位85.9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3198億元,分別增長31.1%和24.7%。與此同時,眾多外資機構的落戶,也讓成都的駐蓉外國領事機構增至10個,成為國內領事機構“第四城”。

  “在當前各地利用外資都有所回落的情況下,成都能吸引如此規模的投資,充分體現瞭成都的聚合效應。”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表示。

  顯然,產業轉移這一趨勢在西部正在加快步伐。目前,西安引入的世界500強企業為80傢,武漢為170傢,重慶也達到225傢。“雖然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收入總量對當地國民經濟的貢獻比例並不是很高,但是其標桿作用很大,並產生強大聚合效應形成產業集群。”一位參會的企業傢如是說,他的企業在成都為英特爾提供產業鏈配套服務。

  但要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西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葛紅林舉例說,當初在引進拉法基後,政府認為該企業還有潛力可以開發,就希望對方能夠擴大產能增加投資。但拉法基也提瞭一個要求:即要成都關閉一千萬噸產能的小水泥廠,如果不淘汰就很難再上新的生產線。“我們當時經過互相討論,最後還是下瞭很大的決心,由政府財政補貼淘汰這些落後產能的小水泥廠,給予每萬噸40萬元的補貼;此外,從環保的角度講,就是幫助拉法基上更加環保的生產線。”葛紅林說,雙方互相配合挺好,拉法基就決定投資第二期,在大地震後又繼續投資第三期。

  兩個“高端”

  隻有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才能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成都市的發展戰略,隻有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才能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成都的招商引資工作更是註重“兩高”選擇。從美國回成都創業的鄒學明博士在財富論壇上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他創立的奧泰醫療2006年落戶成都高新西區,“我們有著從GE、飛利浦、西門子3傢公司挖來的全球影像界40位頂級專傢,依托這樣的國際化團隊和核心技術,奧泰醫療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核磁共振醫療設備供應商。”2012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計劃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我們作為高端產業獲得瞭成都的極大支持。”鄒學明表示,目前該公司已經得到包括江蘇高投、成都高投、建銀國際等風投的資本註資。

  鄒學明介紹說,來成都之前,他和他的團隊已經走訪瞭北京亦莊和上海張江,但最終選擇落地成都高新西區,主要原因在於4個方面:高等院校的優質資源,尤其是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和西南交大、電子科大等院校博士資源豐富;成都周邊的德陽、綿陽可以實現產業配套,目前該公司60%配套均來自周邊城市;西部尤其以成都、重慶和西安為主的“西三角”具有強大的市場需求,並與GE、飛利浦等實現差異化競爭;成都招商引資的軟實力比較好,尤其居住環境、政務服務等具有競爭優勢。

  此外,諸如汽車、石化、冶金建材、食品、制鞋及皮革、傢具等傳統優勢產業方面,成都則向產業高端延伸。“我們在發展高端產業的同時也要發展產業高端,比如拉法基就是產業高端,它的生產流程工藝就是高端的,環保也是高端的。”葛紅林表示。

  收購沃爾沃的吉利汽車掌門人李書福在財富論壇透露,其沃爾沃的加長S60和XL60將在8月份下線。“此外,我們和成都市協商,將在三方面加大投資,首先是研發生產微型公交,解決城市‘毛細血管’的交通擁堵問題;其次是研發生產柴(油)電(力)混合動力汽車;再就是進行技師技工的職業教育培訓。”

  未來機會

  隨著蓉歐(成都到歐洲)快線今年4月正式開通,成都的市場空間將更為巨大。

  “伊藤剛來成都的時候,成都年人均GDP大概500美元左右,現在已經達到瞭9000美元以上,發展非常迅猛。”參加本屆財富論壇的日本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華糖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三枝富博說,1997年選擇成都,看重的是成都是天府之國,資源豐富,他們相信成都會成為今後西部乃至中國發展的重心之一,如今看來,當年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三枝富博是從成都公司董事長回到日本掌管整個集團業務的。在他主管成都業務期間,其3傢門店在2009年一度超越瞭伊藤洋華堂全球的200餘傢門店,占據伊藤洋華堂全球單店業績的前三位。

  對此,葛紅林解讀說,世界500強到每個地方來發展,首先要看這個地方成熟不成熟,這個地方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完善與否,不是說來就來。“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是勸他們先到成都設一個銷售公司或辦事處。然後再看能不能搞一個適合當地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為其以後建立制造中心做前期的工作準備。”葛紅林介紹說,杜邦公司現在已經進入建設制造基地的前期工作階段。

  隨著蓉歐(成都到歐洲)快線今年4月正式開通,成都的市場空間將更為巨大。“吉利跟沃爾沃的車子在成都生產,通過蓉歐快線13天就能直達波蘭,從而開拓瞭歐洲市場;來參會的歐洲企業,你們也可以通過這條快線到成都來設立分中心。為什麼?因為這條物流線肯定比中國沿海到歐洲更快捷、更具競爭力!”葛紅林熱情地發出瞭邀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