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奔私者說:做私募,投資“更快樂”

奔私者說:做私募,投資“更快樂”

奔私者說:做私募,投資“更快樂”


“做私募,投資更快樂。”一位公募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說,私募更強調個性,受到的限制也比較少,不用考慮倉位,也沒有哪些股票會受到限制不能去投資,更能發揮個人的風格和能力。同時,作為私募基金經理,會更關註自己的投資標的,親力親為,可以經常自己去做調研,而公募基金經理則隻能更多依賴於研究報告。 
而對於公募派研究員近期頻頻投身私募,深圳一傢“公募派”私募基金的負責人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公募基金當研究員,隻能將其當作一份工作來做。而投身私募,私募基金還會設立股權激勵、分紅激勵等激勵機制,投身私募的公募研究員是將其作為一項事業來做。 
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目前也正在大量招募研究員,記者從該公司瞭解到,目前已經有研究員到位,其中不乏公募基金跳槽過來的。 
廣州一傢私募基金公司的老總則表示,作為一傢發展中的私募基金,目前最缺乏的是研究員和市場推廣人員,但在招聘的時候會更註重個人能力而不是出身。對於私募基金的吸引力,上述老總表示,最重要的是私募公司給予的自由度更高,更註重個人風格的發揮,更容易吸引註重個人發展的人才。 
而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認為,最主要還是由於私募在激勵機制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公募基金是按照固定資產收取管理費,沒有業績提成。但私募基金不一樣,隻有在產品單位是正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費,而且一般還有高達20%的業績利潤提取。 
公募基金人才“換手率”近年越來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幾年私募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公募基金的人才提供瞭選擇的空間。 
公募基金已然成為國內陽光私募的“黃埔軍校”。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近年來,私募基金中的“公募派”隊伍進一步擴大,截至20102月底,累計有42位原公募基金經理或投研總監轉投私募,占可納入統計的177位私募基金經理的23.60% 
2007,以江暉等為代表的第一批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拉開瞭公募向私募輸送人才的序幕,此後,公募基金內部頻頻出現跳槽事件,公募中除瞭基金經理外,研究人員也開始轉投私募,不少“公募派”的私募基金也更樂意接納公募基金出身的研究員,以致公募基金頻頻失血。
閱讀推薦:
私募一季度業績報喜來源:北京商報 ..2010-04-12
蔣瑛琨:券商和私募會成為股指期貨交易主力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0-04-09
華夏撤出中航三鑫私募殺入來源:新快報 ..2010-04-09
陽光私募堅守價值投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0-04-09
最大陽光私募掌管資金已超30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0-04-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