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回應質疑:超日太陽不存在業績造假 |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深陷資金鏈困局的超日太陽,在資本市場激起無數漣漪。昨日,超日太陽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部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獨傢專訪,首度回應瞭超日太陽IPO時與天華陽光的業務關系、公司債發行過程中的風險揭示、超日太陽上市後業績下滑的原因等焦點問題。中信建投強調,將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幫助超日太陽進行資產整合,使其盡快恢復全面生產。 隨著超日太陽流動性危機爆發,公司二度IPO的往事被重新聚焦。外界的質疑主要有三:一是,在太平洋證券保薦超日太陽IPO失敗後,中信建投為何接手其二度IPO計劃?二是,超日太陽的重要合作夥伴天華陽光的實際控制人蘇維利,系超日太陽股東,是否存在利益輸送?三是,據報道,超日太陽曾向當地企業傢、村民等集資,並涉嫌做假賬。 對此,中信建投投資銀行部負責人強調,在保薦超日太陽上市時,光伏業景氣度較高,在境內外上市的無錫尚德、東方日升和向日葵等光伏企業均實現瞭高速增長,超日太陽當時經營及財務狀況優良、發展速度較快,完全符合IPO的標準。2010年上市當年,超日太陽實現凈利潤2.2億元,之後股價一度走勢良好。 對於天華陽光、蘇維利與超日太陽的關系,其實早在中信建投的核查范圍之內。據中信建投介紹,超日太陽IPO的報告期為2007年至2009年,在此期間蘇維利持有超日太陽3.1%的股權,未達到5%的重要性標準,但因其在2007年12月之前擔任超日太陽董事,因此2007年其作為關聯方。除此之外,蘇維利與超日太陽之間不存在任何關聯關系。2008年起,蘇維利不再擔任超日太陽董事,因此不再是關聯方。而天華陽光自2007年起一直是超日太陽的主要客戶。我們已充分關註到蘇維利與超日的上述關聯關系,在招股書中做瞭充分披露,同時我們對天華陽光與超日太陽之間交易的合理性和定價公允性均進行瞭審慎核查,並進行瞭披露,核查結果為上述交易是合理和公允的,不存在問題。 中信建投稱,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對超日太陽進行瞭全面、詳細的盡職調查,同時也對報告期內主要客戶進行瞭調查,並按收入核查程序對超日太陽報告期內的業績真實性進行瞭有效核查,我們對盡職調查的過程已留存較為詳盡的底稿,可以確認超日太陽在IPO過程中不存在業績造假、非法資金往來和做假賬等問題。 對於超日太陽上市後業績下滑的情形,中信建投認為根本原因是行業快速下行所致。2011年,隨著光伏產能大擴張,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加之歐債危機影響,光伏行業出現下行趨勢。2012年5月,美國的雙反調查、歐盟反傾銷調查令國內光伏業雪上加霜,行業景氣度急劇下滑,海外上市的賽維LDK和無錫尚德幾近破產,東方日升、向日葵等同行均出現大額虧損,超日太陽的業績變化與行業走勢是一致的。 另有聲音指出,超日太陽上市後轉型做電站,將自身產品賣給自己的海外電站,通過關聯交易確認收入、形成應收賬款,存在虛增業績之嫌。 對此,中信建投認為,在光伏業景氣度不佳的背景下,組件企業將產業鏈延伸至下遊電站開發是必行之路,超日太陽隻不過是轉型的先驅者。由於超日太陽在將自產組件銷售予自身境外電站的會計處理未有先例,2011年,超日太陽根據境外電站在建設階段交由合作方負責、對境外電站在此階段不具有控制權的基礎,確認對自身電站的銷售收入,是基於行業的特定模式,並經時任的會計師認可。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實際上,超日對境外電站銷售組件的會計處理,並非是為瞭調節利潤,而是在新業務模式下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和當時對該類交易的理解進行實質性判斷後的結論。中信建投表示,當時對上述問題特別關註,督促超日太陽將上述會計處理與各監管機構進行及時溝通。 另一焦點問題是,1月18日,超日太陽發佈業績修正公告,預計2012年度虧損9億-11億元,同比驟降1542.67%-1907.71%。而在三季報中,公司預計全年盈利1000萬-3500萬元。 對於如此巨大的業績反差,中信建投解釋稱,2012年四季度以來,銀行方面對超日太陽大幅收貸,導致公司現金流出現問題。第四季度,超日太陽幾乎沒能實現銷售,還遭到客戶退貨,導致經營性虧損3個多億。另一方面,境外電站客戶的貨款要等客戶將電站抵押貸款後方能償還,但歐洲銀行幾乎停止瞭對電站的貸款發放,導致付款期限一次次延後,大幅增加瞭該等應收賬款收回的不確定性。出於謹慎考慮,公司計提瞭6個多億的資產減值損失。 中信建投表示,針對超日太陽的資金鏈問題,中介機構在盡力幫助公司渡過難關的同時,也需要政府、銀行等各界的鼎力支持,以幫助超日太陽早日擺脫困境,重塑造血能力。(編輯:禾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
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中信建投回應質疑:超日太陽不存在業績造假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