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星期三

傢樂福被指大肆出售假冒偽劣產品 遭遇信任危機

傢樂福被指大肆出售假冒偽劣產品 遭遇信任危機

傢樂福被指大肆出售假冒偽劣產品 遭遇信任危機


  12月28日,傢樂福華南區公關總監李嘉向媒體證實:傢樂福廣東佛山店將於明年2月前關閉,原因是生意差。2010年以來,傢樂福的危機開始顯現:先是無奈退出瞭意大利南部市場,此後又關閉瞭在比利時的21傢門店和法國總部大樓;3月11日,在日本市場艱苦拼搏10年的傢樂福黯然離場,從此徹底退出日本市場;3月22日,大連傢樂福新華綠洲店正式關店,此前這傢門店已虧損7年之久;7月28日,經營僅3年的西安小寨店因業績不佳被迫關門謝客……

  在中國高速發展瞭15年的傢樂福,究竟怎麼瞭?本報從今日起將推出系列報道,對傢樂福危機進行深度剖析。

  傢樂福的中國時間

  一切都得從1995年說起。彼時,中國內地零售業幾乎是百貨商場的天下,運營機制是代銷供貨商先把商品交給商店,商店銷售後與供貨商結款,從中獲得利潤返點。

  那一年,遠道而來的法國傢樂福,帶來瞭新的供銷模式:它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批發商,把供貨商手裡的商品一次性買斷,然後再轉身變為賣傢,小幅加價賣給顧客。這樣,供貨商開出的價碼不斷被壓低,傢樂福裡的商品也就越來越便宜。低價很快吸引瞭中國百姓像潮水一般湧來。傳統的百貨商場頓時受到冷落。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各地大批百貨商場經營虧損,陸續關停並轉,以傢樂福為代表的洋超市很快占據渠道優勢,供貨商對價格的主導權喪失殆盡。後來,傢樂福開始要求供貨商將結賬期後延3個月,也就是供貨商先把貨交給傢樂福賣,3個月後才能收回應得的貨款。

  這明顯是零售商對供貨商的盤剝,但在巨大的銷售壓力面前,很多供貨商還是屈從瞭。嚴重的時候,他們甚至還不得不向傢樂福交納進場費,才能獲得鋪貨時的好位置和優先權。

  繼傢樂福成功試水中國市場之後,1996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來瞭。後來,陸陸續續過來的還有大潤發、好又多等。當時,國內市場遠不像今天這樣開放。國務院原則上隻同意在上海、北京等6個城市及深圳、珠海等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一至兩個中外合資或合作經營的商業零售企業,在具體審批當中,還嚴格規定瞭從事批發業務的合資企業中,中方出資比例應在51%以上。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這些政策限制讓其他幾傢洋超市望而卻步,惟有傢樂福敢於做擦邊球式的冒險。它的路數非常中國化,以首傢在華店鋪北京國展旁邊的創益佳店為例,傢樂福先是和一傢名叫中創商業的中資公司合作,在中國註冊瞭合資的傢創商業管理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商業管理公司隻能做咨詢管理,不能投資,這也就是說,傢樂福隻能做商業管理,而不能真正進入連鎖企業的經營業務。於是,中創商業公司又註冊瞭一傢空殼的商業公司創益佳商城,作為中創全資的子公司。這樣一來,創益佳就可以不受有關政策的限制而進行商業經營活動。最後,創益佳公司把一切業務全部托管給瞭合資的傢創商業管理公司。作為傢創公司的大股東,傢樂福集團也就自然而然地介入瞭北京創益佳公司,在所經營的超市中打出瞭醒目的傢樂福招牌。依葫蘆畫瓢,傢樂福很快在上海、深圳和天津也找到瞭合作夥伴,它還利用瞭當時中國各地傍外資的迫切心理,成功獲得瞭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瞭營業執照。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到1997年,傢樂福在中國已經全面領先其他洋超市,立志要做“中國零售市場的領先者”,它制定瞭一個涵蓋華北、華南、華東等多個區域的龐大擴張計劃,經營的觸角也開始向廣袤的中國腹地延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除此之外,傢樂福因地制宜的單店管理,也被認為貼合瞭當時的中國國情。當時,中國高速公路發展、企業信息化水平還較低,類似沃爾瑪的中央集權制和全球門店聯網等管理手段很難派上用場。反倒是傢樂福的就近采買、各門店相對獨立的稅收結算,更能迎合地方政府的口味。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江明曾將傢樂福的這種做法比喻為中國式遊擊戰,而沃爾瑪依靠技術手段優化供銷結構則相當於美式正規戰。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中國,顯然前者更能如魚得水。

  不過,傢樂福最終還是迎來瞭秋後算賬的那一天。

  2001年,國務院相關部門開始著手清理地方政府越權審批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許可等問題,傢樂福很快成瞭重點整頓對象。當年11月和次年8月,國務院連發兩道禁令,對傢樂福快速擴張的做法緊急叫停。重壓之下,傢樂福不得不暫時放棄瞭每年開設10傢店的計劃。2002年,國務院又勒令傢樂福進行全面整改。在華27傢門店35%的股權,不得不出讓給中方企業。一時間,風頭正盛的傢樂福銳氣大減。

  屋漏偏逢連夜雨。先前供貨商敢怒卻不敢言的進場費矛盾,在這一時段也找到瞭發泄的出口。2003年6月,洽洽、阿明、正林等11傢知名炒貨品牌結成聯盟,他們通過上海炒貨行業協會要求傢樂福減免部分收費。因相關訴求未能得到傢樂福方面應允,炒貨協會一度公開宣佈,協會成員的所有炒貨產品全部撤出傢樂福。

  先前被譽為中國式遊擊戰的單店作戰管理模式,後來也越來越多地顯示出負面效應:過於分散的門店管理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假冒偽劣產品,頻頻進入商場。接二連三的假冒偽劣產品被曝光後,風光無限的傢樂福蒙上瞭濃重的陰影,消費者不禁要問,曾經風光一時的傢樂福,現在究竟還有多少值得我們信任?

  頻頻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打開各大搜索引擎,輸入傢樂福、假冒偽劣關鍵詞,國內傢樂福各種見諸媒體的質量醜聞躍然屏上。《法制日報》發表文章指出,近幾年,傢樂福不但沒有改邪歸正的跡象,違規頻率卻在明顯加大。質量、誠信是零售業的生命,但作為世界第二大零售巨頭,傢樂福屢屢違規卻不思悔改,這幾年,傢樂福超市一直問題不斷,高密度的曝光率使這傢世界500強的商業巨頭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

  《中國經營報》報道,今年3月12日,一位消費者反映,他在鄭州傢樂福北環店買到瞭“10年珍藏版”方便面。媒體記者到超市找到“味丹”牌排骨雞面一看,果然如消費者所說,在該產品的包裝袋正面右上方,有一塊看上去很不規則的白底黑字的不幹膠中文標簽,而這種方便面的“秘密”正是被這個標簽覆蓋著。輕輕揭開標簽,很容易就能發現這樣一段文字:即日起至1998年2月28日止購味丹速食面全系列產品,寄回包裝袋或碗蓋任兩枚參加抽獎。除此之外,該產品中文不幹膠標簽上印刷的經銷商電話更是讓消費者和記者生疑,0769是廣東東莞的區號,而東莞的電話號碼早在幾年前已升至8位,但味丹牌排骨雞面的經銷商東莞市冠禾貿易有限公司現在的對外電話卻仍然是7位。媒體記者很快又在該超市發現瞭兩種涉嫌違規的食品:過期的佳廚牌面食香料醬(2007年1月10日生產,保質期24個月,2009年1月10日到期,已過期兩月有餘,河南雪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雪洋”牌瓶裝礦泉水竟沒有生產日期。然而時至今日,傢樂福並未受到處罰。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昆明本地多傢媒體報道,傢樂福超市南屏街店和白雲店生鮮涼菜區和熟食區不設防蚊蠅設備,衛生堪憂。雲南電視臺等媒體報道,2008年9月份,昆明傢樂福以及一月餅供貨商被深圳一傢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假冒瞭他們公司月餅包裝的專利,法院查明這傢月餅供貨商沒有資質。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2004年8月,傢樂福北京雙井店被發現有假冒鱷魚花花公子路易威登等品牌的錢包在特價出售,當時,傢樂福工作人員表示,是由於供貨商渾水摸魚在普通錢包裡摻雜瞭假名牌錢包,並表示立即撤櫃,同時對供貨商進行處罰。2005年9月,茅臺酒廠打假隊員舉報,杭州傢樂福銷售的部分茅臺屬假冒產品。隨後,上海工商局也在當地幾傢分店查扣瞭近500瓶涉嫌假冒的茅臺。此後,傢樂福宣佈,供貨商已發表聲明,承擔所有責任以及因此對傢樂福造成的一切名譽及經濟損失。2006年4月,傢樂福在上海被法院判決賠償路易威登集團30萬,因為其出售假冒LV女士提包。傢樂福對此事的解釋依然是責任在供應商,稱這次涉案的假LV包主要是供應商為瞭充抵數目,從地攤上私自購進的。

  《武漢晨報》報道,今年4月28日,有消費者投訴傢樂福超市武漢二七店售賣沒有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合格證等標識的三無衣服。工商就地封存121件。此後,該報記者又在傢樂福建設大道店發現瞭一批三無衣服。

  湖南的《法制周報》報道,今年3月初,長沙市傢樂福超市芙蓉店被消費者黃先生投訴銷售過期熟食和火腿腸。長沙市芙蓉區工商分局查明,長沙市傢樂福超市芙蓉店銷售的好巴食豆腐幹和唐人神Q逗兒為過期食品。經調解,傢樂福超市芙蓉店按照購貨金額10倍的價格給黃先生作出賠償。處理完以後,傢樂福相關負責人何經理說黃先生是拿別的商場銷售的過期產品來"敲詐"超市。為瞭證明自己的清白,黃先生繼續進入傢樂福超市打假。3月9日,黃先生在傢樂福超市井灣子店購物時,再次發現大量過期的食品。這一次,黃先生還帶上攝影設備和電視臺記者。而讓記者驚訝的是,此前在傢樂福超市芙蓉店發現的唐人神Q逗兒火腿腸在這裡同樣排列在貨架上,而且一根唐人神Q逗兒火腿腸的生產日期竟然是2009年9月1日,根據產品說明書載明的保質期為90天,這款食品早在2009年11月30日就已經過期。

  《鄭州晚報》報道,今年6月11日,傢樂福北環店生鮮涼菜區不設防蚊蠅設備、銷售有黴斑的過期面包。今年6月18日,傢樂福金水店銷售已過保質期的伊利QQ星草莓果泥酸奶。工商部門依據事實,分別對傢樂福北環店和金水店處罰1萬元和6000元。

  《中國質量報》等媒體報道,2006年5月11日,上海傢樂福曲陽店分3次購進超過保質期限的美國進口豬頸骨肉。隨後,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對傢樂福賣過期肉一案作出行政處罰,銷售過期豬頸骨肉的傢樂福曲陽店及相關供應商被分別處以5.3萬元、10.5萬元的罰款。2006年5月15日,國傢質檢總局公佈對醬鹵類肉制品的國傢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傢樂福牌水晶肴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嚴重超標,分別是強制性國傢標準限定值的14倍和1.5倍。

  《上海法治報》報道,今年5月19日3名消費者在南方傢樂福購得香腸、臘肉後發現均為過期食品,要求店方按《食品法》規定退一賠十。後經協商,最終店方付給消費者400元現金瞭結糾紛。但事情還隻是開瞭個頭:這3名消費者離開服務臺後,還未走出傢樂福商場,就遭遇多人圍毆,並且身上的錢被搶走。事後3人均不同程度受傷,其中一人額頭破裂縫合11針,左腿脛骨骨折,構成輕傷。警方介入調查。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這些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傢樂福超市僅僅是工作人員工作疏忽造成的嗎?其實不然!《法制日報》報道,2008年3月5日,青島市水清溝工商所執法人員在四流南路60號清水苑小區13號樓查獲一處非法窩點,涉案人員將大批2004年至2007年生產的已過保質期的香辣王、調味油、番茄醬、麻婆豆腐調料等商品原包裝拆掉,換上偽造的新包裝,大量輸入傢樂福銷售。工商人員還發現瞭傢樂福與非法窩點簽訂的全年合同,並在傢樂福超市發現涉案商品。

  為何頻頻身陷質量門

  按說,傢樂福的管理流程應該有一套嚴密的規章制度和監控體系,進貨、驗貨、質檢應有專人負責。據傢樂福內部人士透露,從采購到上櫃銷售至少有10道質檢關卡,也就是有10次發現問題的機會。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假貨事件仍然連續不斷?

  《大河報》報道稱,有專傢直截瞭當的指出,國際零售巨頭售假是企業管理體制問題,是企業內兩大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國際零售巨頭無限止地追求低成本,迫使供應商在降低成本上鋌而走險,購進假冒產品,銷售過期產品等坑害消費者的違規違法行為。而另一方面,由於國際零售巨頭的風險控制機制,出售假冒產品的風險全部由生產和供應企業負擔。傢樂福為瞭吸引顧客,不間斷推出特價商品,他們善於運用低價商品與普通商品進行價格組合,采訪到的供應商告訴記者,廠傢被迫將部分商品價格大幅壓低,所以隻能以次充好轉嫁成本,以驚爆價出售。

  《當代經理人》雜志指出,截至今年12月19日傢樂福中國內地門店總計173傢。這對任何一傢連鎖企業來說,企業管理和質量控制系統面臨的壓力都不小。而傢樂福實行店長負責制,權力分散、店長權力過大、疏於監管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2007年8月,傢樂福北京區域包括店長在內的8名經理級員工因涉嫌收受供應商賄賂被警方拘留。這些員工在收受賄賂後讓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商場。

  《法制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在市場經濟中,對於商傢而言,最為嚴厲的懲罰是被消費者徹底摒棄。但在現實中,盡管銷售過期食品被屢屢曝光,傢樂福的各傢門店依舊生意火爆。一個問題值得反思:為何顧客難以拋棄違規零售企業?文章指出,傢樂福於1995年進入中國,當時,在國內零售業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傢樂福采取瞭諸如違規、繞道、假合資、借道地方政府繞開牌照審批等非常規手段進行開店。違規擴張嚴重影響瞭市場合理競爭的產生,使後來者很難居上。不僅是缺少資金、管理、品牌優勢的國內企業望洋興嘆,對外資企業同樣也不公平,由於一直按規矩辦事,傢樂福的競爭對手沃爾瑪前幾年始終未能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

  有專傢指出,違規快速擴張者跳過瞭市場競爭、淘汰、消費者選擇的過程,順利地借助不合法的方法獲得瞭強勢的市場地位。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無論數年前的傢樂福與上海炒貨協會的"進場費"風波,還是最近一系列曝光的事件,隻要當初違規圈地、違規擴張開店行為沒有得到懲罰性的追究,那麼,川流不息的顧客就標志著傢樂福是勝者,雖然真正受到損失的正是那川流不息的顧客。

  《中國質量報》等媒體報道,傢樂福敢屢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主要是因為違法成本低廉。而違法成本低廉源於我國法律缺乏真正的懲罰性賠償。所謂懲罰性賠償,是指對人身安全有特別影響的制造商或者出售商必須善盡註意義務,否則制造者就要加倍賠償,並且沒有上限。在國外一旦出現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企業一般都要受到很重的處罰,歐洲就有一傢企業售賣過期面包而賠償百萬美元的案例。懲罰性賠償原則作為一種與補償性賠償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民事法律制度,以其全面補償受害人的損失、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等多重功能對於正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中國更有特殊的意義。鑒於跨國公司在我國當前屢屢違規操作,因此,應該加大懲罰性賠償,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法律的懲戒、教育和示范的功能,全面保護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